但是由于当时航海的风险很大,通过从南美洲收集金鸡纳树皮制成的金鸡纳霜非常昂贵,一直被教会把持,在清朝往往只存有少量在皇室,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都只能在身患疟疾时向康熙求药,当康熙派人快马加鞭送药时已经来不及,曹寅也就被疟疾夺去了生命,曹家从此家道中落。
时间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奎宁类药物的普及和使用,导致疟疾的罪魁祸首疟原虫也在不断突变进化,对之前的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已有的抗疟药全部失去了效果,全球2亿多疟疾患者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剧上升,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在战火胶着的越南战场,美越双方的士兵在交火的同时,还在面临着肆虐的疟疾,因疟疾造成的减员,甚至超过了战斗的减员。
美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门成立了疟疾委员会,筛选了21.4万种化合物,但都没找到理想的抗疟药。
而越南则选择了向中国申请援助,面对席卷世界的抗药性疟疾大爆发,我国当即决定,兴举国之力研制抗疟新药,一个代号“523”的秘密科研项目悄然展开。
“523”项目组结合传统中医药的优势,走上了一条西方世界难以企及的捷径。
中国古代医书中,关于治疗疟疾的验方众多,其中有目标地筛选的草药,近5000多种,这就大大缩短了大海捞针式的盲目寻找环节。
在查阅了大量的古籍后,1969年1月,北京中药研究所科研工作者屠呦呦在晋朝的名医葛洪所著医史文献《肘后备急方》里查阅到了一种治疗疟疾的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很快就在1971年10月研发出了名震世界的青蒿素,有人统计,光2000年到2015年,青蒿素就拯救了全球约620万生命。
然而张晓瑛看过一个屠呦呦奶奶的采访视频,已经谈到了青蒿素的耐药性。
而且丢开耐不耐药的问题不谈,即使她已经清楚青蒿素是虐原虫的克星,在这个时空又哪来的设备可以提取有效成分?
用人工的方法,十斤青蒿叶只能绞出不到二两的汁水,虽然喝了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率低到令人难以忍受。
金鸡纳树皮制成金鸡纳霜倒是效率高不少,偏偏那种树还在美洲大陆呢!且跟青蒿素比起来,金鸡纳霜的副作用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