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反差

两座圆台后是两根不知是什么材质的物品雕成了巨大的也不知牛角还是羊角在上空交叉,组成了一座象征着门的建筑,这两座圆台和角门带着强烈独特的气息迎面扑来,张力满满,张晓瑛又一次感受到了牧民歌声中那种神秘的远古信息。

“哇!”她忍不住惊叹道,眼神也被这圆台上随处可见画在石头上的图画吸引,那图画内容远远看去丰富多彩,有围在火堆边一起跳舞的人群,有骑着马举着长枪的骑士,有蹲下来挤奶的女人,还有赶着羊群的孩童,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动物形象。

张晓瑛马上意识到这根本就是一座记录了草原少数民族生存发展过程的一座珍贵的宝库,特别是早年的发展过程,如果是在现代早就搭好棚保护起来了。

张晓瑛只恨自己眼睛不够用,加上车子也很快通过了圆台和角门,只觉得意犹未尽,王太妃看她喜欢很是欣慰,安慰她道:“等你歇好了再来看也不迟,到时阿姆给你说说这些石头上的故事。”

“好!我可爱听故事了。”张晓瑛说道。

这些故事其实就是游牧民族口口相传的历史,近代以前只有中国有着严密规范的信史记录,而且这样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据说是华夏的老祖宗觉得自己那么牛逼不能不让子孙后代们记住,当然他们最后也没想到被记住的更多是各种糗事罢了。总之不管好事糗事,华夏的老祖宗们希望他的子孙后代可以学习自己牛逼的地方,尽量避过自己踩过的坑,因此对历史的记录都尽可能严谨写实,像这样口口相传的历史传着传着就失真了,很容易就成了神话小说。

当然现代确实也有真把神话故事当成历史的,据说还挖出了故事里的遗址,神奇的不行。

张晓瑛决定听王妃讲故事时给她录个音,没事的时候整理出来,留存到以后就是珍贵的史料了。

北胡王庭与其说是聚居地,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营盘,王帐位于这个营盘的中心,四周远远地散布着由大到小的毡帐,毡帐里住着的人的身份高低可以通过跟王帐的距离推测出来,离王帐越远的人身份越低,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就是卫队的护卫和侍女们。

营盘周围还分布着好些木头架设的高台,高台上站着执勤的士兵,可以观察到四周的动向。

张晓瑛住在王太妃隔壁的毡帐里,也是一个带着金锥的白色穹顶的大帐,里面一共三十平米左右,用布帘分隔成了睡眠区,用餐会客区,更衣区,还有一处类似书房的区域,用餐会客区的桌椅碗筷跟邺城的风格类似,可以看得出来布置得很用心了。

王太妃亲自带着张晓瑛到她的穹帐,张晓瑛好奇地这里看看那里看看,还伸手去扒拉想看看毡帐的墙壁是怎么固定的,王太妃一直笑咪咪地看着她。

谷</span>“阿姆,我一个人住这么大的地方太浪费了。”张晓瑛说道。

这么大的空间要保暖就得燃烧更多炉子提高温度,好在现在跟最冷的时候比已经暖和了许多,但是夜间的最低温度应该还在零下十度以下,张晓瑛还是得想法子住进房车才行。

而且她住下来后护卫工作还是由萧十二带着卫五队负责,毕竟张晓瑛那两把子胡语是很难跟北胡兵士沟通的,他们被安排跟王庭卫队住在一起,而黑旗军是不能进入那两个圆台之内的,他们就在附近扎营下来。

在张晓瑛她们到达王庭的当天夜里,骡车大队也到了附近,他们也没有进入王庭。

“你不是自己住,阿姆给你准备了侍女,她们都能听得懂汉话。”王太妃说道,接着她转头吩咐道:“让公主的侍女进来拜见公主。”

门外鱼贯而入两排穿着统一服饰的北胡女子,年纪大的有二十岁左右,小的也有十五六岁,足有二十个之多,个个都是收拾得清清爽爽的,到了张晓瑛面前就一起跪下行礼,嘴里说着生疏的汉话:“奴婢参见公主。”

其实有了房车,张晓瑛真不需要侍女,但是这么多侍女跟她呆一起,她又不好用房车了,可是即使这样,她也不需要这么多人伺候啊!

但是很快她就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侍女了。

“你走了这么远路,先洗个澡,换身衣裳。”王太妃说道,又对跪着的侍女说道:“起来吧!好好伺候公主。”

北胡有远方回家的人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洗个澡的传统,一方面是可以把一路的风尘洗去,一方面是可以得到最大的放松,而且其实古代洗一个热水澡并不容易,在水资源和燃料都缺乏的草原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