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时空锡兰虽然是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先迁居过来,但科伦坡却是在阿拉伯人手中变为城镇的,早在八世纪他们已经开始涉足锡兰沿海这一带了,这个时空看来也不差多少。
古科伦坡虽然跟现代时号称“亚洲十字路口”的繁忙景象差了上百倍不止,但是看起来已经是一个小有规模的港口了,海面上船只往来穿梭,码头上大船小船各泊其位,光着膀子仅围着一块布条的码头搬运工聚在一起等着工头派工。
过两天就是端午,张晓珲从京城回到军港便即整军出海,原本最初的三十名响尾蛇突击队员有的成长为优秀的舰长,有的成为长于训练新兵的将官,他们都严格践行着张晓珲的治军理念,也都随着张晓珲的升迁水涨船高跟着升迁,成为东海舰队中的中坚力量。
建设一支可以出海远洋作战的海军殊为不易,现代军中向来有这么一个说法,若要形成战斗力,三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由此可见,海军的建设远比陆军和空军要复杂得多。
当然大乾没有空军,而拿大乾陆军和海军比较,那差别就更大了,海军光是造船这一项就花费巨大,因此我国古代的海军建设一直仅限于自保为主,直到郑和下西洋才形成了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但是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巨大,海船超过二百四十艘,船员有两万七千四百名,出海远洋的性价比实在不高,最后也是难以为继。
而东海舰队只开着三十艘舰船前来从罗贞陀罗手中接收锡兰,比起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在花销上实在是省太多,更何况要拿到的还是实打实的海路上的关键岛屿。
但其实对付罗贞陀罗在锡兰的军队自然用不上三十艘舰船这么多,三艘船足矣,张晓珲之所以带着这么多的舰船出海完全是为了给舰队积累航行经验,海洋这么大,总不能都等着他一个人去征服。
他们这次到锡兰没有带着平民,只带了任职的官员和他们的家眷,因
为大乾沿海跑海商船的船员原本对锡兰就很熟悉,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利益,安全也得到保障,他们就会在锡兰立足,也会把家人带来,再加上朝廷出台的鼓励移民的优惠条件,很快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大乾人前来。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苏门答腊岛仅仅在他离开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增加了将近三万沿海一带的大乾民众,他们大多都是举族举家迁入,靠着春季的信风一船船登陆,甚至有商船载的人比货还多,听说朝廷往南洋派遣官员后原来还有些犹豫的人也不再犹豫了,毕竟他们早就听说南洋诸岛上土地肥沃,随便撒点什么都长得极好,稻米甚至一年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