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是家喻户晓最爱看的大众题材之一。但由于画质在提升、观众要求在增高,现在拍摄武侠剧的上限非常高——既要剧情不悬浮,又要群像做得非常好,情情爱爱不是主旋律,要体现出侠肝义胆的热血之义和每一个角色的血肉感。
所以这五年内出的武侠剧基本都是在炒冷饭,还几乎每部都是差评。连投资和制片方都口口相传:“你想试一试破产的滋味?那就拍武侠吧。”
可是林祺的剧本让喻唐燃起了信心,他已经很久没有翻开第一页就忍不住一口气念完的冲动了。虽仅仅不过百来万字,但每一个角色形象都活在字里行间里,情节设置合理不说,高潮起伏跌宕;光是上述的优点,也只是评价为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林祺笔下的女性们不像大多数作品里对女侠的塑造——中性打扮,举手投足是英姿飒爽的男儿气,模糊了女性的特征,仿佛那样的形象才能说明她是个武功高强的济世大侠。
小六所写的每一个女子,或尚武、性子火爆,好救人于水火,或貌美、敢爱敢恨,但绝不恋爱脑,又或是十步杀一人、事了拂衣去的绝情冷漠,但不忍见苍生受苦仍会心疼落泪的冰霜美人。
“但我对这部改编有很大的信心,但前提一定得是完整保留全部剧情和节奏,再遇上个专业的团队,我认为有爆的潜质。”
喻唐难得为一部作品做了如此多溢美之词,可见他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这部小说。但为什么新传没有买下影视版权呢?她直接问出了口:“部长,你没有和公司推荐吗?”
说起这个,喻唐有些黯然:“第一时间我就内推了,可惜公司内部的原因没有成型。”
内推时恰逢冷俪和风投的曾总斗得最厉害的时候,对于艺人统筹部的递交上来的项目,风投是一百个一千个挑剔,设置极高的门槛拦住影制部的立项要求,一会说作品知名度不广,一会说影视化的难度高会赔,把喻唐气得在办公室里摔了好几部手机。
他不能让兄弟的作品在公司的内斗里无限期耽搁,所以喻唐咬咬牙把《挟剑踏尽渡春风》推荐给了一个他交好多年的小型影视公司董事。对方也是个识货的,看完本子后直接签了广播、影视和周边版权,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了筹办团队,从招商引资、招聘导演,一直到场务团队和选角,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
“如果小说的质量像您说的那般好...”向蕾犹豫地问出口:“为什么连载的时候反响不佳呢?”
喻唐回想起林祺拿本过来时候的惴惴不安。小六对生活和现状没什么要求,写小说是唯一的兴趣,旨在把这么多年自己对江湖的想象都写出来,权当做圆一个少年时代的梦;他把小说发布在了国内某热门的男频频道,倒是很快有编辑签约了他。
可他的小说题目在一众“xx后我成了xx”、“我在xx做xx的日子”、“史上最强xx”中很快被淹没在了榜单最后,加上更新不稳定,连编辑都放弃了这根苗苗。
所谓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物欲横流、营销繁多的当代几乎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话。林祺不愿意花钱买推荐位,也拒绝过推文号的广告费用邀请,他觉得有人愿意看他的文字已经是值得感恩之事,而宝贵的读者里有真正能懂他的人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要不是家中双亲同时突发疾病,林祺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是万万不会忍痛把心血之作拿出来给唯利是图的商人们评头论足的;他惶恐的找到喻唐,没想到对方如获至宝,给了林祺很大的自信。
喻唐的董事朋友开价不菲,足够他缴清父母医疗费的同时还能在十八线县城里换一套大面积的房子。尤其在得知很快会被影视化之后他更是狂喜万分,但随即涌上来深深的担心——拍出来的效果能完整还原小说的故事吗?
所以他熬了一个多月的夜,心力交瘁的把剧本赶了出来,恳求影视公司不要改动大情节和人物个性,否则会失去这部作品原有的魅力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