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下来时,冯昭继续练字、绘画,偶尔还会打座练习,只是修为一点也没有长进。
冬去春天,百花盛开,陶余观已建成,道观里供奉三清,亦供奉了陶氏、余氏的塑像,设计与规模与太原府的陶余庵颇为相似,有左右香客院,有前院的神殿,后院的悟道院、修行院、藏书阁等。
当会试来临时,罗巧芬带着灵鸢从江南回来,与她同来的还有师徒三人的女道姑。女道长约有四十多岁,两个女弟子近三十岁模样,他们在陶余观住了下来,办理了文书,成为陶余观内真正的女道。
皇城之中,名为女道观,实做皮色生意者不知泛几,而罗巧芬是真正的想修道,带回了好些不错的画作,请冯昭给予点评。
冯昭颇是向往,心下一动,她决定带着两个儿子远行。
德弘十一年了,还有四年天下将会有大变,她不相信安康长公主会按捺得住。
罗巧芬听说冯昭要远行,颇是意外地道:“小师叔也要将两个小师弟带上?”
“小孩子多见识一下外头的世界也有益处,出门多备些药材便是。我身边还有蓉蓉和傲雪。”
“我与小师叔一道,我们一起走,会更热闹些。”
“铁蛋和面团到底太小,且再等等,我得将他们的身子调理好。”
德弘十一年春,会试之后的殿试,德弘帝钦点三甲,宋瑜为状元,萧澈为榜眼,海琼琚为探花,周淮为第四名,白泽书院甲班弟子在进士榜中占据八成,整个甲班不是进士便是同进士,消息传出,白泽书院名声震动天下。
考入白泽书院就意味着得中进士的机率大大提升。
冯昭接到了冯祥的来信,说宋瑜、周淮已经定亲,她得回皇城为二人预备婚事,宋瑜娶十公主,海宁王已派官媒来与周淮、莲湖郡主提亲。
两日后,她带着一双已经学会走路,会唤娘亲,亦会说一些简单话语的儿子返回京城。
马车摇摇,进入皇城,冯昭撩起车帘的一角,听到一阵熟悉的“吁——”她打起车帘,却见凌烨带着数名亲兵自车前走过。
她看着他,他亦看到了她,明明近在咫尺,而他们却仿佛相隔了千里、万里。
凌烨想说什么,只听前方传来一个女子甜美的声音:“凌大哥,凌大哥,我在这里,凌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