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洄洲回想起刚刚考完的运动心理学,意识到他确实需要出去走走,便一口答应了下来,两人收拾了一下,去食堂吃完午饭,就出了门。
他们先是去a市的地标建筑那边逛了一圈,又挑了附近的两个热门打卡地走了走,就到了差不多该回校的时间,两人在手机上搜了搜,没有从原路返回,而是打算从旁边的一条小路穿过去,回到主路上再坐车返校,根据手机里的说法,那条小路里是a市新建的一片仿古建筑,也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点。
两人有说有笑地走在小路上,小路不长,很快就要到了尽头,池洄洲甚至能看到不远处的马路上车水马龙的景象。突然,他感觉刚刚还在说话的浩鸿涛突然安静了下来,转头一看,发现浩鸿涛已经走到了一栋蓝灰色的三层小楼前,站在广告牌处停了下来。
池洄洲好奇的跟了过去,定睛一看,发现广告牌上写着——《梦境与现实:当代超现实主义画作展》,下面还跟着一连串各个不同国家的,他完全不认识的名字,他等了一会,发现浩鸿涛还呆在那里,不禁拍了他一下,然后好奇地问到:
“浩哥,你对这个感兴趣,想进去看看?”
浩鸿涛这才如大梦初醒,回过神来,他咬了咬下嘴唇,用很小的声音轻轻地回答:
“其实,也不是感兴趣。我就是……算了,进去看看把。”
说完,还没等池洄洲反应过来,浩鸿涛就直接掏出手机买了两张票,带着他走了进去。
可能是工作日下午的原因,画展里几乎没什么人,空旷的大厅中只有他们两人。但是池洄洲放眼看去,整个大厅里挂着各种各样的,让他感觉十分疑惑的奇怪画作。
池洄洲歪着头随意逛了一圈,内心里“唾弃”了一把自己的艺术细胞,就无聊的回到了入口处。不过,他看着大厅正仔细观赏艺术的浩鸿涛,还是没忍住,凑到了浩鸿涛身前晃了晃:
“浩哥,你要是懂这个的话,就帮我讲讲呗?我实在看不懂墙上挂的是什么东西。”
“行吧”。浩鸿涛笑了一下,就指着他正在欣赏的,一副名为《眼睛》的画给池洄洲讲解起来。
“这幅画名为眼睛,实际上是表达了画家的内心对世界的反应。先看画面上半部分,包括了左眼、右眼以及两只眼睛里看到的景象。左眼被画成了太阳的形状,代表白天,里面的景象都是光明、和谐、温暖的;而右眼被画成了月亮的形状,代表夜晚,里面的景象则是黑暗、恐怖、冰冷的。这实际上代表了画家内心对世界的两种看法。”
“再看画面的下半部分,下半部分是一个无限延长的桌子与桌子上大大小小的天平。天平倾斜的那端代表着画家内心更倾向于白天还是黑夜,桌子上存在的不同大小、指向的天平意味着在成长过程中他摇摆不定的状态;桌子正前方是一个最大的天平,目前还是一个平衡状态,而左下方有一只手正拿着砝码,说明他目前对于世界的看法依然犹豫不决。”
听完了浩鸿涛的解释,池洄洲又盯着画思索了一阵,也勉强能看懂了这幅画要表达的什么,于是小声问道:
“所以这幅画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人很纠结世界到底是黑暗的还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