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钱氏,你哪来那么多话?一会儿喊你男人来我家一趟!”七爷爷知道这钱氏是个混不吝的,在村子里也就自己说话她还知道怕。

一听要喊她家男人,钱氏缩了缩脖子,往后退了退,闭上了嘴。

“这顾家的三闺女,大家也都知道,以前大家还议论过人家。昨日那顾氏拿了银子要给咱们村建学堂,这学堂要是建成了,孩子们就不必走十里路去大庙村进学了。”柳学鸣越说越激动,“我跟七叔商量过了,咱们这打谷场是最好的地方,咱们辟出一半的地方用来建学堂,大家伙儿有什么意见尽管说。”

村长还没说完下边站着的村民便开始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时不时有人回头看站在最后边的李氏。

“打谷场是大家的地方,你们用来建学堂了,我们怎么晒粮食?”姗姗来迟的裴癞子的婆娘孙氏先发了话,她家又没有孩子要上学。

“嗯!你说得对!还有人反对吗?”柳学鸣扫视一圈,见还真有几个人蠢蠢欲动,接着道,“谁要是反对,咱们就把打谷场分一分,得了地的子孙后代都不许在学堂上学。”

这下那几个人也安分了,虽然他们现在没有孩子要上学,可等有了孙子重孙还是在村子里上学更方便。

“现在是和大家商量,若是大家都没意见,便这样决定了。”七爷爷看大家只小声说话也没人提意见,便高声说道。

“孩子们去上学还要交束脩吗?”柳家的柳成林问出了疑问。

“这是自然的,人家出的银子只是用来建学堂的,请先生的钱还是要咱们给的。”柳学鸣解释道。

听得此话有人点头,有人撇嘴。

“这束脩要交多少?”又有人接着问。

“这个还要请了先生才能决定,最少要够先生的月钱。”柳学鸣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接着道,“一个先生的月俸是一两半银子,具体跟先生商量好了,再召大家来说。”

柳学鸣说完,下边村民又开始交头接耳。

“谁还有什么要说的?”见没人再问,七爷爷再次出声。

“七叔,我想说两句。”李氏站了出来。

七爷爷点头示意李氏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