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巧乐教授对于写推荐信十分重视。
他坐在电脑前,仔细思考了很久之后,才敲下第一个字母。
马文·巴特莱教授今年七十八了。
曾获得普利斯特里奖,也曾多次获得诺奖的提名。
如果说马文·巴特莱教授还不算是化学家,那这个世界上能称得上“化学家”这三个字的人就没有几个了。
但是马文·巴特莱教授的脾气非常高,就像是一位从中世纪走出来的绅士。
可就是这么样的一位绅士,在他的助手推开房门来为他送早餐的时候,挥手打翻了丰盛的早餐,还怒斥助手:
“滚出去!”
说完,他就又重新盯着电脑,那神情,就像是在看什么珍贵的宝贝。
半个月后。
杰·巧乐教授的电话打进来:“我的老朋友,你觉得这些论文的真实性怎么样?”
马文·巴特莱教授直接发怒:“这可是前所未有、足以颠覆世界的研究,你只给我半个月的时间?”
“因为还有一周就是《化学与生物学报》发行的日子,如果那些论文没有问题的话,我认为它们不应该再等上一个月。”杰·巧乐教授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而且说得很在理。
马文·巴特莱教授非常清楚,只要审稿通过,那么《化学与生物学报》的编辑部就会重新排版,把那些不是那么重要的论文放在下期。
但是排版也需要时间,不是说想这样就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