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页

他知道,丁悌平不是个满口大话,无故放矢的人。

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把这些论文都看完了以后,杰·巧乐教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准备把论文发给了其他教授,并写推荐信。

因为如果是真的,这些论文和研究者们已经他们这些审稿人都将载入史册,但是他还不能确定真伪。

学术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却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籍籍无名的投稿人,有推荐信和没推荐信,完全是两个待遇。

杰·巧乐教授对于写推荐信十分重视。

他坐在电脑前,仔细思考了很久之后,才敲下第一个字母。

马文·巴特莱教授今年七十八了。

曾获得普利斯特里奖,也曾多次获得诺奖的提名。

如果说马文·巴特莱教授还不算是化学家,那这个世界上能称得上“化学家”这三个字的人就没有几个了。

但是马文·巴特莱教授的脾气非常高,就像是一位从中世纪走出来的绅士。

可就是这么样的一位绅士,在他的助手推开房门来为他送早餐的时候,挥手打翻了丰盛的早餐,还怒斥助手:

“滚出去!”

说完,他就又重新盯着电脑,那神情,就像是在看什么珍贵的宝贝。

半个月后。

杰·巧乐教授的电话打进来:“我的老朋友,你觉得这些论文的真实性怎么样?”

马文·巴特莱教授直接发怒:“这可是前所未有、足以颠覆世界的研究,你只给我半个月的时间?”

“因为还有一周就是《化学与生物学报》发行的日子,如果那些论文没有问题的话,我认为它们不应该再等上一个月。”杰·巧乐教授也有着自己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