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纪笙并不清楚这碧流河同时也是京都城的取水来源。
如今看来,若是不尽快解决馒头山的问题,导致碧流河改道不经过京都,怕是过不了几年,京都城就会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
“没关系,刘捕头你们作为京都捕快,知道城内距离此处,最近的水井吗?”纪笙拧着眉头询问。
陈捕头当即答道:“自然,沿着城门往东300跬以内,便有一个开元井,是附近十来户百姓公用的井。”
纪笙点了点头:“行!我知道了,这样你们现在把水桶提给守城卫让他们帮我们打几担水过来,也不让他们白跑腿。”
纪笙从繁星帮她收拾的行李中拿出一个装碎银两的口袋,抓住一大把扔给刘捕快。
“就当我们请城卫兄弟们喝壶小酒,且只此一次,不会让他们为难。”
城外的灾民们虽不多,但至少也有七八百人,总会有几位技术工,这里还有诸多自带口粮的工部理工男,打个井而已,先让大伙儿喝好药,填报肚子,再说。
纪笙交代完刘捕头,便走到那群聚集在一起正在嘀嘀咕咕的理工男身边:“你们带了大量的宣纸对吧?”
“怎么了?”作为在场工部旅游团只为最高的工部侍郎,戚淮山当仁不让的作为代表人物,过来与纪笙对话。
“等一会儿开饭的时候,你们帮那群灾民做个登记,只记录姓名籍贯以及个人特长,方便之后的调动。”纪笙沉吟道。
“记这些干什么?我们带来的宣纸可是用来画建造图纸的,怎么用来记这些。”工部郎中宇文舒的言外之意,尽是不屑以及不解。
纪笙无语了一瞬,还是解释:“难不成真想让灾民白吃白喝?”
纪笙冷哼一声:“我们出城主要目的是治病,并非给他们当保姆。”
“大家都有手有脚,难不成还要我服侍他们不成。”录入个人信息,自然是要物尽其用,方便之后的调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纪笙从不做吃力不讨好的功夫。
纪笙这话一说出口,在场的理科男顿时悟了,一个个拍胸口捶大腿,纷纷开始对着纪笙吹起了彩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