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大汉哀帝 高桥崆 973 字 2024-01-12

孩子终归是孩子,长个儿并不总是与心智成熟相伴。

正当宛亦逐渐对小果的不负所望不再心存半分幻想时,一个飘然而至的褴褛老者尊容蓦然映入眼帘,中断了她实则别无选择的权衡。

“草民裘氏,仓促邀约翁主莅临。唐突之处,望乞恕罪。”恭敬行礼致歉过后,已逾知天命之年的裘老头缓缓仰面,双眼顿时在林间斑驳阳光的反射下迸发出炫目的紫色光芒,旋即印证了此前小果的说法:他在市井离奇接触过的诡异老头子,确乎长着一副紫色眼眸。

“裘老丈,您的眼睛”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近距离目睹对方眼珠子不同寻常的色彩时,朱宛亦依然甚为动容。

“实不相瞒,草民的视力从数月前开始便每况愈下,戴上凹面的紫色琉璃既有助于更好地看清眼前的景色,也可以防止翳疾的进一步恶化。”满面沧桑的紫眸老者脸上浮现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不想草民年轻时习得的一些雕虫小技,倒是减少了暮年可能经受的生活不便虽然严格说来,当下草民所处的境遇,已经不能称其为‘生活’了,叫做‘苟延残喘’兴许更显贴切。”

“听您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朱宛亦敏感地捕捉到裘老头声线中异于长安当地语言特质的抑扬顿挫,不免有此一问。

“草民本是雒阳人氏,时运不济,不幸沦落到这般田地,让翁主见笑了。”裘老头面如死灰。

雒阳人氏?雒阳!果然大有文章。

“老丈的手艺精湛到了这个程度,想必是位高超的匠人吧,您又何故出此伤感之言”宛亦折服于对方居然能够琢磨出嵌入眼眶的奇特琉璃薄片,心说足以凭借一技之长令全家衣食无忧,然而竟无端发出“苟延残喘”“时运不济”的哀叹,莫非这当中另有隐情?不过即此一端,便可让她对莲花玉牌同样出自眼前老者之手深信不疑。

既如此,苟延残喘、时运不济,同“雒阳星辰危矣”之间又有何种关联呢

“翁主有所不知,技不压身,却能招祸,害人不浅呐!”裘老头痛惜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