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那拉氏明白,也盼着,可这些年别说女儿了。就连孩子,四爷府上都没生出来一个。眼瞧着太后走了又要守制,这期望也渐渐落空,乌拉那拉氏思及此,神色不免黯淡。
十三爷最明白兄嫂的心病,眼看四福晋逐渐低落的表情,赶紧起了个话头。
“说起孩子来,出殡时候,孩子们怎么行走,什么规矩,前边有话下来吗。”
兆佳氏也暗悔自己刚刚太过心急,惹起人家的伤心事,赶紧接了话。
“吩咐下来了,还不会走的小孩子们便不去了。六岁以上的阿哥们自然是跟着各府的堂兄弟们一起走,自成一队。小一些的阿哥和格格们都跟着福晋们一起。
说起来,我还犯愁呢,弘晈还有姝珍和姝瑶都要跟着我。姝珍还好,这一路虽然远,她大一些还能坚持下来。
弘晈和姝瑶必是走不下来的。又不许带太多下人,这两个孩子若都闹起来,我可真没办法了。”
十三爷赞许的看了兆佳氏一眼,又朝四爷和四福晋抱了抱拳。
“这有何难,只是要劳烦四哥和四嫂,到时候托四嫂看顾一下瑶瑶,这孩子虽然小却还乖巧听话。比弘晈那小魔星好带,弟弟便厚着脸皮把这孩子托付给四嫂了。”
夫妻俩一唱一和就把女儿舍出去了,四福晋听了这话,眼睛里一下有了神采,四爷也感激的看了一眼弟弟和弟妹,利落的接了这活儿。
“爷还以为是什么难事如此客气,福晋喜欢姝瑶那孩子,必是愿意的。”
四福晋也道谢
“这是什么话,你们不嫌我没怎么带过孩子,怕带的不好也就罢了。
既是托了我,我必好好看着这孩子。若少了一根汗毛,十三弟和弟妹来找我,叫我给瑶瑶赔上一副嫁妆,也就是了。”
气氛又热络起来,兆佳氏赶紧给乌拉那拉氏讲姝瑶在家的趣事,说的乌拉那拉氏十分心动。
康熙对这个嫡母及其孝顺,极为敬重,力求做到最好。奉皇太后入地宫之前,康熙本人虽然因为腿疾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却遣了四爷去告祭天、地、太庙、奉先殿和社稷坛。
这个举动可不一般,往常若皇帝不能做便是由太子代劳,或是遣些重臣去。在夺嫡情势如此敏感的情况下,这种活儿派儿子去,显然会惹人注目。
四爷这几年颇得圣心,康熙几乎每日都要召他去乾清宫,一些这种有代表性的活动也常派四爷去。
这也算是给跟着四爷的一竿子人吃了定心丸。这是一锤子买卖了,好便有从龙之功,坏也就那回事了。四爷越得圣心,大家也就越安心。
十三爷已经是跟着四爷一条道走到黑了,虽说依着他们俩的关系,若四爷真有成事的那天,十三爷的孩子肯定也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让女儿跟四爷多亲近一些也不是坏事,以后长到嫁人的年纪了,有这个四伯顾念着,也能得个好亲事。
启程送殡的前一日行“祖奠礼”,由向导官查看梓宫赴陵寝的路线,划定宿程,每程设芦殿、搭凉棚,修理道路。沿途有王公等官员到指定地点跪迎。(1)
越到这时候事情忙乱,十三爷已经已经瞅空派了赵来恩回来好几次了。
送殡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从京城出发到孝陵,一大队人光靠双腿,沿途又有各种礼仪要进行,没有六七日是走不到的。
赵来恩回府告诉姝瑶要跟着四福晋的事,又带着内务府的官儿回来告诉众人规矩还有周嬷嬷和姝珍要带些什么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