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爷虽然嘱咐了弘昌,但他是个谨慎人,生怕弘昌跟着弘皙惹出些什么乱子来,暗地里还嘱咐了下人,这些日子多盯着弘昌。
那边暂时按下不表,府上的主子们既然回来了,那过年的事儿也得操办起来。
虽然不许各处张灯结彩,宴请宾客,但到底是过年。
冷冷清清的还是不好,所以自个儿家关上门乐一乐还是允许的。
或许是因为这是姝瑶最后一次在家过年了。
兆佳氏和十三爷这些日子对姝瑶十分纵容,几乎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那个程度,有什么好东西都可着姝瑶来。
兆佳氏和乌拉那拉氏还找人算了吉日,说是过了元宵节搬家最好。
虽说大件儿四爷府里都有,但姝瑶的衣裳鞋袜和常用的各色物品,叫四爷府现做是来不及的。
兆佳氏也怕姑娘过去住不习惯,只好叫王嬷嬷领着丫鬟们这些日子归拢姝瑶的各色行李物品,到时候搬家了也不慌乱。
姝瑶这几日就挪到西耳房同姝珍一起住。
姝瑶在收拾行李,她要去四爷府的消息自然就瞒不住了。
最难过的还是姝珍
兆佳氏生的孩子多,她看顾不过来,那几个男孩子两三岁就直接被送到外院儿跟兄弟们一起住了。
两个姑娘不一样,都是住在兆佳氏的正院一起长大的。
兆佳氏平日里照顾更小一些的弘眖时,姝瑶都是姝珍在照顾。
陡然听到妹妹要走,姝珍结结实实的哭了一场,姝瑶怎么耍宝卖萌的劝都没用。
还是后来兆佳氏劝,说妹妹就在隔壁,上学还是回来上,其实一样的,只是晚上不在家住,姝珍才止住哭。
姝珍平时都是个稳重的大姐姐,这种骗小孩儿的话其实她早就不相信了。
但没办法,这不是她哭一场就能解决的问题,兆佳氏给她递了台阶,她也就下了。
兆佳氏也看不得女儿这么难受,干脆给她找了件事做,让她别再胡思乱想。
所以第二日姝珍一睡醒,就风风火火的在正院儿搞了个大阵仗。
姝瑶被她当人偶似的押在身边,看她办事儿。
“一会儿好好看好好学啊,以后都是跟着你的下人。
你现在还小,自己立不起来,看姐姐是怎么做的,以后你长大了自个儿也要这样。”
姝瑶乖巧的捧着茶水点心点头道谢,乖乖的坐着看姝珍神采奕奕的替她敲打下人。
按规矩,姝瑶身边应该有四个一等丫鬟,四个教养嬷嬷,八个二等丫鬟,十六个三等丫鬟,粗使丫头和粗使婆子若干。
其余的针线上的嬷嬷,奶嬷嬷等等都算是拿的公中的例,比如王嬷嬷就是单独拿的公中的月银。
姝瑶的丫鬟并没有按规矩补那么多,比如一等丫鬟,就只有春心和春合拿的一等的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