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然也觉得很好,就把这番话跟皇后说了。
本来吧,太子没有几房姬妾便是不可能的事儿,只是皇后没想到舒贵妃能恶心人到这个地步。
而我也没想到,妾室会来得这么快。
帝后二人并不知道我和太子的感情进展——虽然仔细来说也并没有什么“进展”,撑死就是从看不顺眼到了能比较和平相处的地步——总之皇上还存了给太子多添几个新人安抚一下的心思,除了舒家的那个姑娘外,还一口气指了三个。
皇后表示没有意见,唯一的要求是四个人同一天过门。她想的大概是要打贵妃的脸。
最终传到我这儿的消息是,太子府即将多一位良娣,一位良媛,两位儒人。
我很懵逼。
李祯是个丝毫不上心的。
他对自己大婚的事情都没上什么心,新婚夜才发现搞错了人,那对娶妾室这种事情,便更是上心不起来了。总之连画像也懒得看,名字也搞不清,一应都交给了我安排。
我对他道:“殿下你别这样,执掌中馈这事儿我不擅长啊!我娘就没指望过我嫁给高门大户的长子嫡孙做当家主母,也就根本没教过我这些啊!”
其实我娘也不擅长这些,我家都是大嫂嫂管家的,大嫂嫂进门后我娘可开心坏了,这句话我没说出来。李祯给我指了条明路:“你先随便应付一下,实在不行就去母后跟前哭,让她指派一个得力的嬷嬷帮你。待那几个进了门,你看谁比较擅长管理内务,就让谁去干呗。”
我先是觉得这主意不错,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儿。那这岂不是意味着我连着日后打理六宫的权力也一并交出去了?
我把这个担忧跟李祯说了,李祯点了点我的眉心:“你笨呀!事儿交给得力的人去干,你只要当那个听汇报的太子妃就行了呀!还能拉拢人心,多好。”
我感叹太子不愧是打小旁听朝政、在官场里混着长大的,对这种事儿倒是非常之擅长。
妾室不比正妃,不需要三媒六聘,也不需要那么繁琐的大婚礼节,请嬷嬷带着丫鬟们去姑娘家接了人,一顶轿子从偏门抬进东宫也就完事儿了。
还未等我去哭,皇后娘娘便先主动派了人来帮我的忙。我估计现在整个儿后宫都知道太子妃是个不会理庶务、倒是很会砍人头的女阎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