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我自认懂的东西很少,因家庭缘故,行军打仗略懂,却也远不如父兄们精通;当太子妃的水平应该比不上最开始的那十几位候选人,只能说是努力地现学现卖;而涉及到治国理政,就完全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外了。

只是李祯,似乎没有完全认同我这番话。

“这样你会满足吗?”他认真问我。

“什么?”我有些没有理解他说的话,“不然呢?我应该不满足吗?”

“有人参了你,参了东宫。就昨天的事儿。”李祯平静地叙述着,似乎在说一件完全无关紧要的事情,“我本来准备自己解决掉,不打算跟你说,但现在,我改注意了——你想不想参回去?着朝服,配朝珠,上太和殿递折子,为你沿途遇见的百姓伸冤,让那群干吃空饷、就知道紧盯着东宫礼制不放的官员看明白,他们对万民的关心程度,还不如无意间走访到民间的太子妃!”

我拿着毛笔的手定在了那里,颇有些错愕地回头,对上了李祯一对漆黑不见底的深沉眸光。

漆黑之中,又像是有星星在闪烁着。

作者有话要说:

跨坐在腰上。

四舍五入我就当开了个车。

第32章

太和殿内,文武百官垂手而立。此时五更刚过,天空还只是蒙蒙亮,大邺皇帝端坐在太和殿正上方的龙椅之上,平天冕冠上垂着的十二冕旒下让人看不清帝王的表情,只能隐约瞧见夙兴夜寐的皇帝脸上有着不同于往日的严肃。

他沉声道:“太子,你的折子,朕已经看到了。”

皇帝翻开那张折子,挑着重点部分复述了一遍,也不知道是在讲给谁听:“太子妃每月都会去素云观为朕和皇后祈福,恰好韩卿书那日也在素云观。韩卿书当日遭到奸人埋伏,危急之时,蒙太子妃相救,后为躲避追兵,一路逃至全椒县。”

李祯道:“正是如此。昨日,儿臣已将太子妃接回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