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不会的。”他安慰我道,“有我在呢。”

“你说这都什么事儿啊。”我抓了抓脑袋,“仗打赢了,班师回朝,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却还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

偏偏,怕什么来什么。

父兄抵达金陵时,圣上亲自出城迎接,可谓极致殊荣。据传,场面恢弘盛大,因为圣上并没有下旨清道,而是允许平民百姓也在一旁围观,因而城门外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既是为了迎接我程家军凯旋,也是为了一睹今圣尊荣。

紧跟着,便是皇上亲自在宫中设宴为我父兄接风洗尘。

当晚,弹劾的折子像雪花一般,纷纷飞入了御书房。

一半的人在说皇上逾制,对程家太过宠爱,更何况程家乃太子妃母家,若给予太多尊荣,无异于养肥外戚,皇上必须得提早考虑到这些情况,不能把程家的心养大了。

另一半则在说,皇上可以礼遇程家,但封赏必须要三思而后行。特别是镇南将军及其长子,在战争前期还有失误之处,功过相抵,实无封赏的必要。程家老三也不过尔尔,只是尽了本分,做了应做的事儿。唯独老二程阑,算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可以加官进爵。

这番话未免搞笑……全广府都知道,我二哥最不想当的就是“栋梁之才”,不然也不至于多年来云游四海不着家了。

至于我,大家很默契地闭嘴没有提。因为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

针对这些哗啦啦的弹劾奏章 ,皇上又在朝堂上和众臣子吵起了架。但这次没有太子李祯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替他与群臣辩论;也没有我突然冒出,搅得文臣们措手不及,让皇上可以趁机一锤定音。

——当太和殿里只剩下皇上一人在苦撑时,他方才体会到大儿子是多么得好用。

毕竟他最宠爱的二皇子,赏玩字画、附庸风雅是一把好手,到了朝堂上却只会一句“父皇说得极是”,半点儿作用都没有。

再后来,传到我和李祯耳边的消息便是:我父亲连夜跪在宫门口,请皇上尊重文武百官的意思,收回封赏成命;皇上连夜开宫门,把我爹从地上扶了起来,做足了一派主圣臣良的模样。

拖到最后,皇上只给我二哥和三哥升了官,其他未封。

还提了我一句:太子妃辛苦了,安安稳稳地回来就好,回头赏赐一堆好东西,回来了继续干尚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