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其姿容卓绝,什么衣服和妆都很称她,故而每回她穿了什么新衣服、戴了什么新首饰、乃至梳了什么新发饰,都会一下子在宫外流行开来,成为金陵贵妇们争相模仿的风向标。
女官制度施行后,女官的最高位是从一品尚宫,比我当时的正三品还高了好几级。其下尚工局,专管金银玉器的敕造,每次最时新的款式都往舒贵妃那儿送。贵妃有的时候还会自己描新样子,交由尚工局的匠人们打造。她除了自己戴,还会赏给命妇们。
这些珠宝首饰很快便会经由金陵贵妃们的手传遍民间,仿品不计其数,统称“贵妃钿”。
乔儒人封了昭仪,帮着陈贤妃管家,管着宫里的账册。因其是皇商之女,对算账一事颇为精通,宫里的大小支出都逃不过她的慧眼,宫人们想捞油水都捞不着。
这样的日子过惯了,倒也显得有些无聊。当乔昭仪发现贵妃钿的仿品卖得满街市都是时,她心生一计,和陈贤妃与舒贵妃嘀嘀咕咕了一阵,开始搞起了事情。
——由舒贵妃出具图纸,再由尚工局的大师傅们制造出“母品”;而后在民间开办官坊,招募匠人,由匠人们对照着宫里的“母品”和图纸进行量产,对外出售。
名字也不用取了,就叫“贵妃钿”。每季都出新款,且限量,真正的官方出品。
第一季被火速抢空,一时间洛阳纸贵。
后来还冒出了几个“东宫限定款”,即我们这些人还在东宫的时候,我和李祯赏舒贵妃的那些款式,颇有纪念意义,黑市流通价更是高得不行,市面上仿品无数。
在乔昭仪的带领下,银子哗啦啦地进了国库。
李祯很给面子,不仅赏了很多银两给后宫,让她们该花就花,还大力支持了女人们的事业,时常去后宫瞧瞧她们,鼓励她们不要懈怠,多为国库做贡献。
外头的人并不知道李祯进后宫是做什么,只听说李祯时常往潜邸的那几位宫里走动,便也不再叨叨我专宠善妒了。
我过问前朝的事儿比较多,后宫事儿都由陈贤妃掌管,她的贤妃印是小小的一枚,但尚宫印却做得很大很霸气,如今后宫事务具从此印出。
包括……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