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下了一会儿棋后,太上皇感慨,“如今这深宫中的老人就只剩下我和王公公了,怪不习惯的。”
“父皇以前为了南乌日理万机,如今南乌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您要是觉着这宫里闷,可以出去游山玩水,多出去走走也是好的,总比每天都闷在这宫里强,顺便出去看看被您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江山。”顾之溶说完,又落了一子。
“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在位之时,还没有那么繁荣,是宋归庭那孩子登基后做了不少事情。”太上皇说。
“父皇您说错了,陛下现在不姓宋,而是跟您一样,姓沈。”顾之溶提醒道。
“瞧我这记性,以前习惯叫他宋归庭,一时忘记了。”
时光倒流。
说起来,沈君辰能坐上皇位,完全出乎了南乌所有人的预料。
大概在两年多以前,顾之溶随他阿爹和哥哥一同来火城,那是她初次来南乌的帝都火城。
那个时候,南乌还没有立储君,候选的皇子有:良贵妃所生的祥王沈昭瑞,安德皇后所生的宣王沈昭熙,淑妃所生的安王沈昭阳和云妃所生的顺王沈昭远。
安王沈昭阳比较喜欢在战场上打仗,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绕,他并不擅长;顺王沈昭远只是个闲散王爷,对皇位并没有兴趣。所以,太子之位竞争最激烈的便是祥王沈昭瑞和宣王沈昭熙。
沈昭瑞向来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若立他为太子,将来必不会是一位明君。而沈昭熙德才兼备、出类拔萃,朝堂上有诸多大臣都称赞他,无论是品德还是身份,沈昭熙都更适合做太子。
北定王手握重兵,在朝中很有威望,若能得北定王的支持,必然是如虎添翼。
沈昭瑞深知这其中的道理,同时,沈昭瑞在初见顾之溶时便对她一见钟情,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得到她。
景安帝何尝看不透这一点呢,他一道圣旨,赐婚于瑾王宋归庭和顾之溶。
宋归庭是工部侍郎宋大人的二子,他自小聪慧过人,文武双全,后来从了军,战功赫赫,被景安帝封为瑾王,很得景安帝的器重,同时他在朝中也是德高望重。
那日夜晚,顾之溶记得是她和瑾王宋归庭成婚后的第十日左右,景安帝本打算第二日在朝堂上宣读立太子的诏书,而沈昭瑞则在那夜逼宫,将那圣旨一把火烧了,也是那夜,良贵妃和沈昭瑞逼宫失败的同时,曝出二十五年前的一桩大案——安贤皇后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