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试流程不同,这批官员几乎不会踩着时间点到达目的郡城,相反会提前半个月到达。
这些学政官相当于京官外放, 属于钦派官员,他们需要在乡试年份的八月之前就要启程前往各郡城就职,三年一任, 若皇上需要,年底还要上京叙职。
学政官是虚职, 来到地方后,他们在京城原有的品级是依旧保存的, 学政官在学子们眼中,地位尤为尊崇。
但就品级而言,他们虽是京官,在地位上却是不及地方知府官位的。
别看学政官身兼双职,拿两份俸禄, 其实他们肩上的任务不轻。
学政官提前半个月到达郡城,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视察当地学子的学风水平, 主要是为正式考题做调查,防止考官出题太难亦或是太简易。
“明日县学会拿到考前卷,你们都做上一遍给我看看, 特别是准备下场院试的,更不得马虎了事,不下场的,也不可掉以轻心,就当是县学的一次考核。”林教谕抚着胡须,面无表情的布置作业。
忽而顿了顿,语气严厉起来。
“虽说正式考题会根据你们所做的进行调试一二,但你们也莫想着耍小心思,学政大人吃的盐比你们吃的饭都多,岂会看不出学子故意答错题,而想着降低考题难度?”
此话一出,今年准备考院试的几个老童生皆是脸色一变,垂着脑袋默不做声。
林教谕继续道,“明日一考完,应试考卷会马不停蹄的送往府城,均由学官们组织检阅,不出一日就会张贴榜单,不想在学官面前留下坏印象,你们都把心思给我收一收,都不许打马虎眼,听到没有?!”
“听到了——”
谢行俭跟着一众童生连忙高声喊。
这种考前水平测试,谢行俭觉得非常有之必要,因为对于那些预备今年考的童生,他们可以提前测试下自己院试的把握。
对他这种今年不能参加的人而言,可以多一个参考价值,考完测试后可以了解自己在哪一类文章上薄弱跛腿,相应的,接下来一年里,他就可以针对这方面进行加强巩固。
林教谕说,院试只考两场,第一场为正试,试以两文一诗,分别是帖经、墨义、诗赋。
第二场覆试,试以一文一诗,诗当然是考诗词歌赋,只这一文暂不对外公开,只有考生进了考场拿到考卷,才会知晓是考哪种类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