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快如闪电,有些还没答完题的考生一脸懵,手还举着笔呢,桌上的考卷已经不见了。
院试第一场正试考完后,官差要马不停蹄的将所有考生的考卷密封上交到学政大人手中,再由学政大人通过抓阄的方式将考生的考卷一分为十,分给前来评卷的人员。
往年院试的评卷者都是让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者是郡城衙门幕友担任,两方人数比例是五五开。
一半对一半的人数比,是院试阅卷一贯的风格,这样既可以保证阅卷时的公正,又能两两比较,到时候圈到有分歧的考卷,也好举手投票应决。
正试考卷评阅采取的是糊名誊录法,会有专门的人员誊录好,但卷头上会标明考生的考号,这种做法称为‘草案’。
第一场比较公正,几乎不考据考生的字迹好坏,一心只专注于他们答题的内容。
但第二场就不同了。
礼房密室里,誊录人员正按照学政大人的指示开始抄写,这些人常年干的就是写字的活,一字一划写下来跟印刷的字没啥两样,而且动作还快。
谢行俭他们第二场覆试将将开始半个时辰,那边正试的考卷已经全部誊录抄写完毕。
吃过晚饭,第二场覆试随之展开。
谢行俭拿到考卷后,照旧先浏览一遍,这一看可把他乐坏了。
覆试只考一文一诗,诗当然无需置疑,就是考诗赋,只不过考的形势五花八门,有给准确的题眼让考生直接下笔的,也有写意风格的,从四书五经中截取一小段文字,考生根据对题干的感悟,任意发挥。
谢行俭这一年来,写诗的水平日就月将,长进不少。
所以院试的诗赋篇根本难不倒他。
不过,覆试让他更意外的是考的这一文,学政官选的题材竟然不是算术,而是律法。
这可是超出了他的预估。
虽然覆试最后一文的题材变化多端,但这么些年来,很少出过律法题,毕竟在大家的意识里,律法是乡试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