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印刷质量很差,有些书页里头还会出现漏印错印的现象,可同学们照旧用的很开心。
套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做聊胜于无。
其实正版书可能隔一两天就上市,但同学们等不及啊,总觉得迟一两天,这些知识就消失了。
敬元朝没有出台打击盗版的律法,一旦他们停止出版考集,那些守在暗处的人必会第一时间推出他们写手做出的考集。
书生们都不是傻子,肯定能察觉出两家考集的不同,但没办法啊,谢行俭的考集出不来了,书生们又着急要考题做,只能将就的买盗版的考题。
一旦时间长了,那些盗版尝到甜头,肯定会花巨资请学识博雅的人出考集。
钱是个好东西,古有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那是因为靖节先生有骨气,有原则。
天底下有几个读书人都做到靖节先生这样坚贞不屈、傲骨嶙峋?
只要银子给的到位,大把大把的人愿意站出来帮书肆出书。
清风书肆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好的法子能解决他们三人一南一北出书的困难,陈叔说不定会与他们三人解除出书契约,转头另寻其他的写手。
宁可换写手,清风书肆也不舍得丢弃这个赚钱的好路子。
林邵白听完后,满头冒火,“考集的主意当初是你想出来的,可不能便宜了旁人,陈叔也不行。”
谢行俭凝眉,陈叔当然不能做出亏待他们仨的事,穷苦老百姓都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这一年来替清风书肆拉来多少生意,陈叔心里有数。
陈叔作为一个商人老手,应该懂得利益息息相关的道理。
如果等会陈叔找不到办法解决他们分隔千里难以在一块出考集的难题,反而提出毁约一说……
谢行俭目光蓦然锐利,他虽是读书人不能经商,但真要惹恼了他,他就是拼个鱼死网破,也要将清风书肆的考集生意搅黄。
谁对他不仁,也就别怪他心狠手辣。
林邵白没注意到谢行俭情绪的变化,刚好舍馆大门口跑进来一个人。
林邵白探出脑袋瞅了一眼,笑道,“你表哥回来了,瞧着走路不得劲的样子,估计肩上的包裹重的很,咱们出去接一接。”
谢行俭的表哥王多麦是跟谢行俭当天一起来的县学,县学不乏有其他书生带书童陪读,所以林邵白对于谢行俭随身带着书童的事表示理解,后来听说王多麦是谢行俭的亲表哥,家里不富裕,就更能理解谢行俭了。
周围很多读书人为了生活方便,都会从族亲或者外家挑选一个穷小子放身边呆着。
这些穷小子不用花钱买,只需满足他们的一日三餐即可,而且这些穷小子认为给读书人当书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不仅能吃饱穿好,还能跟着读书人见见世面,偶尔还有机会学认字。
王多麦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在姑姑家,王氏待他和俭表弟无差别,有时候比亲娘还贴心,这才在王家呆几天,姑姑又给他做了一套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