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恨不得仰天痛快地大笑,然,面上则端着矜持,他漫不经心道,“我虽占了考功司职务的便宜,但由美兄看过我那份考集,应该知晓,上面全无抄袭之嫌,每一道题都是我与魏氏兄弟三人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即便被考功司的同仁看出来,他们也挑不出错。”
宋由美熟练的收起折扇,酸了一句,“也就你脑子灵活,能想出利用职务之便赚银子,考功司的人即便是嫉妒你也于事无补,他们可没你学问扎实,纵是想利用职务挣银子,也没这个能力。”
忽而话头一转,宋由美低低道,“我听闻上月,户部也有一学子在书肆出书,似乎和你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莫非你俩认识?”
谢行俭脸色一沉,“我与那人有过两次口舌之争,那人名叫吴子原,与我一样来自南边平阳郡。”
“我就猜到你俩认识!”
宋由美道,“他出的考集我也有买,前段日子那家书肆卖的可火了,只我冷眼瞧着,他那书与你这个比较,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宋由美见谢行俭露出一副“你瞎说”的谦虚表情,忙又补了一句,“这又不是我一人所言,周围好些买过的人都这么说。”
谢行俭捂着脸不做表达,吴子原那份其实也不是顶差,无论从题目内容还是答案解析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只不过吴子原没他运气好,他上有考功司职务之便,下有韩夫子的意见教导,再加上这回他下了血本,他可以拍着胸脯说,他出的这份乡试考卷和朝廷正式的乡试卷有七分相似。
不是说复制的七分相似,而是模拟的有七分相似,不论是题目难度,还是字斟句酌的精准答案。
有些题目,他是根据历年的乡试题而出的模拟题,题型刁钻却又有乡试的影子,再细看后面的答案,简直了!
谢行俭和魏氏兄弟按照韩夫子的指导,将答案尽量精简,答案中的每一个要点都直插乡试书生们的头脑。
卷中有不懂如何下笔的题目,只需看一眼答案,便恍然大悟。
朝廷乡试要历时九天,分三场,每场考三天。
因乡试开考设在每年夏季最炎热的八月,谢行俭考虑到这一点,想着考生多会因为酷暑天气而心情烦躁,导致原本记得熟练的知识一时就是想不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他和魏氏兄弟商量后,决定将考集的答案做成一条一条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