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书哆哆嗦嗦的打开刑律书,当即说这么安排就是为了让秀才、举人们能通过挂其他人的田赚点银子,并非是故意写错。
木庄包装了一下谢行俭的话,请求敬元帝更改歧义,不然占田案日后还会发生。
敬元帝沉吟片刻,旋即召来各部大臣探讨一番后, 这才命刑部尚书贴告示修改刑律, 要求秀才以及举人等挂田不可挂外姓之人田地, 挂田数目照旧,只一点,一旦日后本家外的人将田挂在秀才或举人名头下的,一概不算数。
原来,这场占田案受害的老百姓都不是秀才举人们的本家人, 全是外姓。
敬元帝此条刑律颁布后, 读书人的利益没有损害,但在读书人挂田上加了一道隐形枷锁。
只许本家人挂, 读书人日后再想占田就不太好意思了,最重要的是,家族上有宗祠压着, 即便读书人真的要占本家人的田地,自有族规处置,用不着上升到衙门这来,衙门也能清闲下。
占田案最终被敬元帝丢给刑部处理,待谢行俭听到解决结果时,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初了。
入了秋,北边的寒流越过远洲府直达京城,谢行俭身上的秋衣越来越厚。
这一天,大理寺休沐刚好轮到谢行俭,他便约了魏氏兄弟来他家整理新一期考集,这段时间来,三人对出考级已经称得上得心应手。
除了前期收集资料有点繁琐,后期出题压根费不了什么功夫。
谢行俭离开了吏部考功司后,没机会再去接触科举卷,但这对谢行俭出考集来说,并不会造成什么不便利。
主要是考功司里相关科考卷谢行俭都已经看过了,且每次回家他都将考卷默写了一份,谢行俭的书房里有一排书架,上面全是他抄录的科考卷子。
三人想查阅资料,只需看书架上的卷子就行。
考集照旧会让韩夫子把关,谢行俭提出分一成分红给韩夫子,不过被韩夫子推辞掉了。
韩夫子不收银子没事,他每回从罗家书肆拿了分红后,都拿出一成银子买些时兴的吃食或者用的东西给韩家送去,算是感谢韩夫子最近半年来的照顾。
魏氏兄弟是吃过饭来的,过来时还提了一根牛腿,说是前几天碰见宰肉牛的流动摊子,念起谢行俭说喜欢吃牛肉,便买了一根送过来,让王多麦用刀子削点出来,架火上烤亦或是拿来爆炒均不错。
“这牛腿子肉紧实,”谢行俭拍了拍牛肉,笑道,“你们明日都不用当职,索性今晚留在我家吃晚饭,咱们几个吃点热荤,喝点酒暖暖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