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昀虽然背负了监国的名头,却并不想要出手干涉政事。只是赵胤承有时候遇见大事,还是喜欢问一问姬昀,他觉得姬昀是自己能够依靠的。姬昀一般只是指点指点大致的方向,并不会替赵胤承做出决定。她只是帮忙看顾着,以免有人趁着新帝年幼蒙骗他。至于政事,朝中几位老臣资历深厚,比姬昀更合适教导赵胤承,只是他们毕竟年迈,精力不那么充沛了。要处理自己分内的事情,还要教导新帝,就有些忙不过来,常常要两三个人轮流带着赵胤承学习,颇有些费力。
关于政事上的老师,姬昀心中早有人选,只是还需要等上一等。
经过党派之争,牵连不少人,朝廷中也罢免了不少官员,经历了一场大换血,一时之间,许多职位都空了出来,春闱选拔出的那几个出彩的,并不足以填补朝中空缺。
其余大臣坚持了这些时日,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终究是不堪重负。于是有人上谏,建议赵胤承开取恩科,责令每个州府选出两位优秀贤能的人才,送至京都,于大殿之上公开考核,给合格者授予官职,填补朝廷里的空缺。
下朝以后,赵胤承同姬昀请教了这件事情。
姬昀有自己的私心,只恨不得恩科开得再快一些,让各州人才明日便到京都里来才好。所以面对赵胤承的问询,她十分痛快得表达了自己的赞同以及不动声色地催促。
赵胤承也很高兴。难得有一件事这么符合姬昀的心意,他自然是想要快点办好的,于是便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拍板同意了,把上任以后的第一把火烧了起来。
很快,一道选拔贤能的圣旨就派发到了各个州府。天下儒生为之沸腾,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只为争取得到一个去京都参加大殿选拔的机会。
一时之间,各地民生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
也正是在这样的喧闹与沸腾中,所有人都知道,旧的时代已经结束,而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看起来的确很像结尾,不过正文还有两章。
番外正在预定中。
第83章
自朝廷里的圣旨一下, 选拔贤能就成为了各个州府的首要大事。
颍州。
颍州地处江南,物产丰沛,生活富足。百姓生活无忧, 相较于其他州府, 格外喜欢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说非常有名的,几乎颍州排的上号的文人都会参加的文韬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