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寻芳原本的性格是挺沉稳的,但是凡事都有第一次么。他也是第一次考科举,会激动那是肯定的,所以方才一来到自己的号舍内,第一时间就是四处打量,而不是先瞅试卷。

他之前也做过几张考卷,知道应该怎么填写,一行多少字,都有定数,试卷都有固定的页数,要记住不能漏页。

笼统看过题目后,寻芳便开始细细的一题一题地写了下去。

这时候的考试,跟明清时候的八股文不同,有些像唐朝的考试,唐朝分名经科跟进士科考试,但是寻芳这个时代是从县试开始一直考到殿试的。

这时候的童生试,有点儿像是唐朝的名经科。

考的是帖经跟墨义。帖经指的是从四书五经这些书本里,选出某些段落让考生去填上,就跟现代的填空题差不多,不过要默写的内容可比现代试卷上的填空题要多得多了。

另外墨义就是要求考生去将四书五经等书籍中的一些经文注疏,或者回答上下文。

这些都是记忆力上的问题,寻芳写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的,特别小心地去用上面发下来的草稿先写一遍,确认无误之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试卷上。

他虽然已经都背诵过书本了,但是在默写方面,他并不是特别优秀,有时候甚至会忘记书本里的内容,这时候想要想出来,就得抓耳挠腮了。

他知道自己的水平,论学习,就他目前来说并不十分优秀,不过勉强不出大错罢了。这次若是能够通过考上秀才,那运气绝对得占一大半的功劳。

除了帖经跟墨义外,这个朝代的童试还会再加一个杂文的题目,这里的杂文泛指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