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页

二人不仅聊了诗,还有四书五经,天文地理也聊了几句。

陆禀谦不愧他的才名,虽不足弱冠,却涉猎极广,看过不少正经书和杂书,口中亦言之有物,并非夸夸其谈。

若说郁止对陆禀谦的态度是证明了对方并非虚假草包,那陆禀谦对他的态度便是肉眼可见地热情许多。

原本陆禀谦并未把这位比他小了五六岁的少年放在眼中,邀请也不过是他和几位同窗对这位小小年纪便出诗集的少年感到好奇,想要看看是何种模样。

真正交谈后,陆禀谦却发现,对方并非是他想象中的书呆子,反而学识广博,无论他起什么话题,对方都能应对得当,话题也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陆禀谦可以肯定,对方并未拿出全部实力,反而游刃有余。

之前他还想过那本诗集是小小年纪便急于扬名的少年竭尽全力之作,如今想来,分明是天才随意书就,且称不上全力以赴。

“我见郁弟诗集中有一首《寻香》,所写漓湖之景,可是从前亲眼所见?”陆禀谦好奇询问,方才还是郁公子,此时已称呼起了郁弟,可见二人相谈甚欢。

郁止仿佛没察觉出他的试探一般,笑着随意道:“南朝文鹤先生曾有一副静夜画作,所绘正是漓湖,不巧,画作三年前便到了我手中,还有《黎安记》中,昌华先生曾借主人公李巧儿之口,写过漓湖之景。”

言外之意,他虽未亲眼所见,却在其他作品中窥见一二。

无人能够走遍天下,若想写天下之景,却能通过其他方式接触。

见到几句话,陆禀谦便知晓郁止听出来了,他双颊发红,躬身朝着郁止行了一礼,“陆某惭愧。”

仅仅几句话,他便知晓郁止绝非请人代笔之人,之前的试探纯属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偏偏还被对方看出来了,他除了惭愧,再无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