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那年因为动乱,沂州的读书人备受打压,读书人渐渐消失,武将崛起。
可正是因为武将的崛起,读书人的没落,文武朝臣呈现倾斜的状态,武将想要扩大自己的版图——
最后沂州的下场是国破家亡。
后世称为沂州之乱,为各国敲响了警钟,即便是重文轻武,还是重武轻文都试图保持一个平衡,而不是倾斜之事。
“这次陛下不能出现,不能对读书人的不尊重,是因尊重,不想被有心之人利用。”凤邶奕的这一席话顿时让这些学子们的脸色万分,他们饱读圣贤书,更是对沂州之乱有过深层次的分析,所以更加知道失态的严重性。
御书房内,护卫一个接着一个的将凤邶奕一字一句,甚至神情都详细的与南楚说了出来。
南楚帝闻言,幽深的目光笑意浓浓,不愧是自己的儿子,这般声东击西,弱化宰相之死,将这次围坐宫门的事件上升到国家大事上面,国仇家恨之上,这些没有步入官场的学子自然会跟着凤邶奕的想法走去。
大臣无不对澈王凤邶奕赞赏不已,没有想到这位澈王殿下的另一面竟是这样。
传言澈王殿下嚣张乖戾,手段狠辣,却不跋扈,也未曾欺压过百姓,唯一针对的是那些不长眼色的朝臣,只是联想到澈王殿下的身体不禁有些惋惜。
宫门口。
一袭玄色长袍,清贵潋滟,似是长时间在阳光下,倾城无双的容颜瑰丽清艳,令人惊艳。
然而,凤邶奕优雅的坐在了地面上,另人惊艳的脸庞似是带着歉意;“诸位抱歉,本王失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