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想来她对皇帝爱得极深,才会对那孩子那样好,伊石清楚女儿的斤两,便想得浅,既然她如此重感情,那便伤一伤这份感情,叫她死心也好,毕竟没有哪个女子会接受与夫君同床异梦的吧。
遂问:“囡囡,你可知皇帝并非得急病驾崩?”
可他们确是算错了,伊束对皇帝,从未有爱,甚至未与他见过。
伊束疑惑,皇帝正值壮年,若说有什么大病,实在很说不过去,她更倾向于急病,因为江昭给她请安时曾说“父皇忙于政事,已许久未合眼了”想来是劳累过度,才去了。而眼下父亲却有别的说法,她倒是很想听听,于是问道:“那又为何?”
“江昭生母王氏你可知道?”这是伊尹发问,这件事,他最清楚不过。
伊束点头应道:“知道。”
“王氏与先帝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在潜邸时就备受宠爱,可惜命不好,难产而亡。”伊尹说着,叹了口气,又道:“后来皇帝登基,追封王氏,又日夜不离将孩子养在身边,说是父子情深,不过是他念着王氏,将孩子当作寄托,年深日久,有了心病。”
话已至此,伊束也明白了兄长想要表达的意思,他不过想说,为这个男人不值得,他并不爱自己罢了。
“世人都道皇帝为国事操劳过度,可实际却是心满意得与爱人相约天上了。”伊尹说着,又忍不住侧目去看伊束的反应,见她情绪平平,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才明白过来,这故事算是白讲了,我家妹妹,压根儿不爱皇帝。
伊束听得无聊,也躺在太师椅上纳凉,见父兄都不开口了,想着诈一诈他们,到底动了几成心思,这才慵懒的开了口:“女儿不日便是太后之尊,父亲若动了篡位的心思,大可先拿夺了我的性命,全我一个忠贞之名。”最后还不忘揶揄一句:“也免了我为江昭小子违逆父兄。”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的父亲一路摸爬滚打,很懂做人分寸,对皇位动心是因为现在站在他身后的人太多,暂时有些利欲熏心。
女主的哥哥定位偏谋士,后面慢慢交代。
女主因为从小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原因,很忠于原则,比较心软,天真,她的底线是要做正直且体面的人,造反上位对她来说,并不是体面事,所以不赞同也很正常。
☆、折中之法
伊石听罢,一贯不喜形于色的他竟不由自主苦笑起来,女儿如此固执,倒叫他不知该说什么,要将曾经教过她做人的道理亲手推翻,重塑,他做不到。
他从前时常教育儿女要做体面且正直的人,可细细想来,篡位哪里体面?趁人之危,夺人江山,又怎么算得上正直?但就此放弃,他心有不甘。想到这些,伊石长叹一声,宽慰自己:“囡囡有自己的道理,为父很欣慰。”而后又补充道:“可父兄打拼多年,止步于此,确是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