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走马观花似的看着长廊外的世界, 伊束终于心不在焉的开了口:“不知公子对王嘉辞官有何看法?”此事关乎她是否能对江昭施恩, 她自然紧张。
江子羿听罢, 微微侧头,为她分析:“王嘉入中北两年,却心系宋国, 算不得一心一意,好在功大于过,并未酿出大错, 此时要走,我们顺水推舟便是。”
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王嘉对中北并无忠心, 不过来此追名逐利,但江昭听到此处,身子显然僵硬了几分,江子羿无法看清他的表情,遂又添一句:“宋国有他,也可在这乱世之中再撑上几十年,于中北长久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伊束听了颇为感慨,只叹王嘉为何不对中北托付真心,这话却正中江昭下怀,自打他发现江子羿偏袒伊束后,他最崇敬的人就悄悄变成了王嘉,此时送走王嘉,他心里纵有一百个不愿意、不受用,也只能在稳定当世格局这样的大利跟前服软。
先前江疾就与他说了个透彻,此时留住王嘉,不仅无法让他施展抱负,更无异于将他关进笼中,禁锢他的一生,而宋国已穷途末路,无人可用,若真在此战被中山国吞并,中北往后又如何与之抗衡?
纵使此战之后列国讨伐中山国师出有名,可东齐沿海,与中山中北相距甚远,讨不到大利,自然没有长途跋涉出征讨伐的道理;而眼下南楚又与中北,东齐二国心生龃龉,定然是偏袒中山的;剩下的其余诸国更不必说,国弱力薄,有心无力。
若江昭因一己私欲挽留王嘉,致使宋国被中山国吞并,那便是做下一桩天大的损人不利己的买卖。
江昭想来想去,最终应了下来,不做挽留。
“中北与宋借此机会结盟,除伊尹以外,自然要有一位使臣入宋,不知公子可有人选?”伊束试探的问道,江昭仍然向前走着。
轻风吹过,满架蔷薇微微摇动,江子羿垂下眼帘,笑道:“难不成太后有人举荐?”他虽身居高位可仍有私心,他想借此机会去一趟宋国,去瞧瞧生养了她母亲的,是一片怎样的水土。
伊束见他眼神黯淡,似有不悦,只怕他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若是与宋盟约,满朝文武,哪一个有公子更方便呢?”与江子羿相知一年有余,她哪里看不透他这小小的私心。
“是了,此行我欲与王嘉同去。”
“如此甚好。”伊束应声伸出手,由江子羿托着,二人并肩前行,身后宫人内侍见状,都眼观鼻鼻观心的埋下了头,只敢远远的跟着,此举虽表现为尊重太后,可却并不轻易令人接受。
一时间,长廊上静的只能听见众人的脚步声,如此沉静半晌,江子羿终于开了口:“我离京去宋,伊尹将军也不在京中,你们孤儿寡母可不好过。”话到此处,二人放下了手,只听江子羿唤道:“昭儿。”
江昭这时应声回头,对方才情状浑然不觉,“公叔请讲。”
这孩子,已经许久没有叫过他小叔了,江子羿暗自想着,昭儿还是长大了。只道:“你听政两年,对于朝局已是深谙于心,此行我去宋国,你可不能跟你娘闹小性子。”他说着,蹲下身子,与江昭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