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不知不觉……原本皮如泥猴的二狗子,三娃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大名,原本一把鼻涕一把泥土的小脸开始看得见原本的模样,衣服的领子上不再有难洗的要死的污渍,嘴里似乎也多来一些大人们听不懂的仁义礼智信,行为举止也开始斯文秀气了起来……
偶尔有妇人三三两两结伴去洗衣时路过学堂,原本的高嗓门都会不自觉地放低,动作也轻手轻脚了起来,学堂里隐隐约约传来夫子与孩子们的问答——
“何为仁义礼智信”?这是夫子的声音。
““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国家。“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这是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背诵。
“答得好,今日,我们就来学天地君亲师。”夫子的声音娓娓道来,“所谓天——上天、地——大地、君——王上、亲——父母、师——老师,天地,人是天地所生所养,天性父地性母,天无日月,就无昼夜、四季的交替,无此阴阳的交替,大地万物不生。人类吃的、用的、住的,一切都来自大地母亲,天天喝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嘴里却漫骂着天地,这样的人还有人的良知吗?”
“君,从人类初祖开始……国与国交,大礼三百,人与人交,威仪三千,成为社会稳步发展的保障。今天人与人之间,不是还用礼来维持人际关系吗?国与国交,不是还用礼来维持着世界和平吗?”
“亲,人至亲者父母,父母就是子女的天和地,子女生病父母心如刀割,恨不得病在己身,父母生病,有几个子女能如父母待子女之心切,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家喻户晓,世界流传,就是教育为人当孝顺父母。不孝父母者,无做人之根基,对他人再好都是虚情假意,生不如畜……”
“师,父母只能生人之□□,却生不了人的心灵。父母数目字不识一个,子女却是数学家。这个师不是教文化知识的师,而是指给心灵不生不灭之根源的是真老师……”
“都听明白了吗?”夫子严厉道。
“听明白了!”
不多时,学堂里又传来学子们摇头晃脑的读书声。
“真好啊……”虽然听不懂,但是妇人们还是蹑手蹑脚地走了,深怕自己妨碍到他们。
晚上的时候就更热闹了,就连大人也来上课了。
这个时候的教室里,人员混杂,大的小的都在一块,学木匠的在一块教室。
学编织的在一块教室。
各有各的归处。
等到月上中梢,一家人才踏着月色从各个教室里走出来,会和,说说笑笑地一起回家。
朗朗的笑声中,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到了。
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收成不好。
【陛下果然是天命之子啊!】迷信的念头又一次深深地打在了俱东国人民的心中。
喜的是王老汉家,俗话说的好,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自从隔壁老李领了现银三天两头约自己打酒后,王老汉真的是铆足了一口气带着全家种地。
多亏了官府免费租用的曲辕犁,还有那什么……叫做化肥来着?
收获的季节还没到,从那麦穗上结着的小子,到金灿灿的稻谷已经饱满地站不起身来!
就这样!农官大人竟然说还能一年三熟!
【这这这……】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这种田的技艺,就这么无偿教给他们啦?】
王老汉在心里这么一扒拉,就算是术数不好的他也能快速的算出,今年的收成,如果真能按农官大人说的那样一年三熟的话,自家所得的银两绝对比10两多得多!
【对了,刚刚大人时候什么来着?】
【好像是,如果在下一季秧苗投放之前还能开荒的,还能够享受什么优惠?!】
嘴巴动的比脑子还快的王老汉一秒反应过来,“我我我我!大人我!我们家还能种!我家有人!”
但是比他更快的是早就后悔了的李老汉,“大人我我我!您看我还能反悔吗?!我能种田,我伺候庄稼的功夫绝对不输我隔壁家的!”
【嘿,什么人呐!】
作者有话要说:文的数据不是很好,心塞塞……如果再没人气我就准备15章内完结这卷童年回忆……
作者暴风哭泣……然后一秒收起眼泪去度个假嘿
想加更就多点评和收藏。每200加更,目前库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