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文乐和孙纬转头离开,明年二月他们就要下场了。
作者有话说:
第134章 锦鲤文中的秀才
上元佳节刚过, 祝文乐他们这些将要下场的学子就被招回了私塾,由周先生单独指导他们。
私塾这次下场的人不多,但也不少, 有祝文乐、孙纬、周清元和尹具才四人。
其余学子有的过了童子试,成为了一名童生;还有的已经得到秀才功名,离开私塾;当然, 更多的还是觉得科举无望,另谋出路去了。
童生们也跟着一起学, 毕竟今年八月,他们还有一场院试。
除了祝文乐、孙纬和周清元这三个一场都未参加过的, 尹具才已经参加过三次了,一次县试未过, 两次府试未过,可真是仕途坎坷。
其余人看他那样,心里戚戚然,虽然他们过了童子试,但谁知道他们以后会卡在哪一场试呢?
县试是科举最简单的一场, 以墨义、帖经为主,策论、诗赋为辅, 根据当地知县的偏好进行。
不巧,岑竹县的姚知县最为看重策论, 在他看来,墨义帖经是基础, 能在科举之路上走的长远的还是要看策论。
这无形之中加大了考试难度,毕竟一般学子大多是由童生教导的, 而童生中少有策论写的好的, 而能得到秀才、举人教导的学子还是少数。
看着自己的文章, 祝文乐陷入沉思。
因为前世一直混在工匠、农民堆里,他的文章都是偏实务的,所以先生让他多练练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