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一路上,李浩还看到了有不少的游人在这里驻留参观,他们当中,既有东方面孔的游人,也有西方面孔的游人,这个小镇的地标性建筑,就是他们有一个高达百米的蓄水罐,就在小镇的中心广场里面,如今这个蓄水罐,他们早已经遗弃不用了,但镇民们并没有拆除它,到了今天,想不到这个蓄水罐竟然会成为他们小镇子上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每年都会吸引了不少的游客过来参观。

李浩走到镇子上的一条小路,发现这条街道十分的热闹,周围还有不少的酒吧,在街道边他还看到了有不少的流浪歌手在演出,他的在地上放了一个帽子,或者是一个盒子,独自演奏着,有不少喜欢他们的演出的游人在往里面放钱,这些流浪歌手,跟国内一般的流浪歌手不同,他们反而更享受演出,对于钱多钱少并不在意,甚至也没有吆喝,只是静静的演奏着,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面。

李浩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他突然也很想试一试,看看在抛开自己的名气后,他的音乐是否还能够吸引人,能否感动到人,想到就做,他立即返回到戴维斯的房车上,拿出来一个琵琶,他想要试试看,试试看,这种东方元素的音乐是否能够打动到西方人。

不久后,在这条游人聚集的小街道上突然多了一位东方人,他拿着一件奇怪的乐器出现在街头上,“琵琶”这种古老的东方乐器,对于大多数的西方人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家都奇怪的看着他,李浩找了个没人的位置,他只是打算体验一下,并不打算打搅到其他的流浪艺人。

自从那晚在毒狼的基地里面大开杀戮之后,他对于这首真正的中国古典十大名曲《十面埋伏》有了更加深刻的心得,所以他才会使用琵琶来演奏,而不是别的乐器。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至今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中,《十面埋伏》都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之一。

琵琶曲分为两个大类,即文曲与武曲。这主要是按照精神气质上的区别来划分的,类似阳刚之美与奶柔之美之分。《十面》属于武曲代表性作品。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而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雄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到垓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项羽的十万之众。

深夜,张良吹箫,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项羽率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外逃,而汉军以五千骑兵追击,最后在乌江边展开一场决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第二百零一章 未来的音乐女神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法,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然而……现在外面流传的这首曲子,早已经经过后人太多太多的改编,失去了原味,而史实留下来有关于这首曲子的资料记载也已不全,后人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填补了这首曲子的缺失部分,所以并不是真正的名曲《十面埋伏》

要不是李浩偶然在王昭君之墓得到了她手抄版的十大古曲,他也不知道原来真正的《十面埋伏》是这个样子的,这首曲子并不是描述楚军,也不是……描述霸王项羽!

李浩开始弹奏起来,没有在意别人的目光,他的手速度十分的快,快到大家的目光根本跟不上他的速度,他的手就好像是一道一道残影一样,这首曲子的难度十分的大,李浩不知道哪些古代大家们是如何弹奏的,要不是他自己有些特殊,估计也不可能弹奏的出来,难度古代弹奏这首曲子的那些人,真的是一位武林高手?李浩暗自猜测道。

但真实的事情是如何,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了,再也没有人能够知道,《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是一首带着萧杀味道的曲风,如果音节的节奏不够快的话,就体现不出来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氛围,然而李浩的这首《十面埋伏》乐感更甚,它不是在描述楚军在包围霸王时候的曲风,而是霸王面对自己被楚军围攻,走投无路时,不肯过江东的那种不屈与悲壮。

琴声如剑光,啸厉无比,李浩已经完全沉醉在了这首曲子里面了,尤其是他更加体会到了那晚杀戮时的感受,更让他的琴声多了几分萧杀之气,如同将琴声聚集在一起,围攻一个庞然大物似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剑如同出鞘,不见血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