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三)

况且更重要的是,眼下这个交易,也到了结束的尾声。

这些年,在他们二人的携手之下,朝廷开始以才学选士,往昔的恩辟蒙阴皆被废除。同时,朝廷大修官学书院,给众多寒门学子有了可以读书识字的门路。双管齐下中,就已经渐渐打破了世家对于官场人才的垄断,出身低微的读书人也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

并且,在凌初的雷厉风行之下,无论是博陵崔氏还是颍川陈氏,当年主导收养凌初毒害小皇帝的一干世家,都被迫迎合圣意举族搬迁,再也没了昔日兴风作浪的根基。

那么,眼下交易即将结束,陈瑜不由多了几分烦躁和失落。

有了帝王的配合,他果然于政事上堪称如鱼得水,很多他以为自己要用一生才能做到的事情,短短几年就做到了。

可是,这样的现状反而加深了陈瑜的忧虑。

仅以一人之力妄图推动整个家国的发展,必当受到全天下的抗拒和反噬,辟如姜姓吴起,亦或商君卫鞅。

武帝果决刚毅,压制世家二十余年,都遭到了世家处心积虑的报复,那么,出身世家却反而背叛了它的自己,又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

陈瑜不禁轻轻皱眉,又定了定心,将心神放在手中的纸笔上,才把烦躁压了下去。

如果此时有人细细端详他的字帖,就会惊讶地发现,陈瑜所研习的字体并不属于如今市面上流行的森严端方,也不似众人吹捧的钟王之体,反而是另一种具有奇特美感的字。只见仅仅就单字来看,这种字体间笔画流美顾盼承接,横直相安间虚实对比,一字字无不包含着一种隐藏的如活水的力量,更似涓涓细流永无休止之势。

况且,这用来习字的,也不是平常的碑帖,而似乎是奏折书信之类,让人不禁有几分好奇,能写出这般行云流水沉着飘逸字体的,到底是谁。

实际上,这正是昔日小皇帝的字迹。陈瑜掌权后,借着令人修史之名,将小皇帝诸多奏章回执藏为私有。他本意是多多探查小皇帝为政字里行间的行事风格,没想到几番拜读后,居然发现了小皇帝的字迹无比流美动人,比起那些成名先贤的书法也毫不退让。

陈瑜出身世家见多识广,且几番拜在名士门下,对书法的鉴赏之力远超旁人。更别说他有习字静心的习惯,长久下来,自己都快修成了一代书法大家,自然一眼能看出小皇帝笔迹的不凡之处,不由对早已逝去的那人,又多了几分说不出的旖旎思念。

思及那人,陈瑜不免有几分黯然萧索,他轻轻皱眉,一个晃神,好不容易静下来的心有乱了。陈瑜微微一叹,见窗外日光绵长,便索性抛开书房事务,起身随便走走。

眼下正是春色渐浓的时候,日光融融,百草芬芳,陈瑜漫不经心地随意走着,就被不远处小亭子里正在烹茶的人影给吸引住了,也向着亭子走来。

只见亭中人身形纤细,衣袂飘飘,气质清雅温润,容颜更是和不可言说的那位,有六分相似,正是曾经被霍廷昱金屋藏娇的如斯。

如斯在霍廷昱倒台后,本无处可去,正发愁间,就被陈瑜接到了自己的府上,按照府上客卿的规格被悉心对待。在这里,如斯衣食无忧,出入随意,行动自由,连府上众人对他都是恭恭敬敬尊重无比。

陈瑜对他也从来没有什么要求,他们平辈相交,如友人般相处,闲暇时就一起谈诗论画,烹茶赏花,连如斯自己都觉得,这样的日子,不能在奢望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