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对象是谁,少年思春的模样大同小异,宏治帝甚至在莫厌迟眉梢中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无奈笑道:“提到他你整个人都精神。”
“儿臣一直都很精神的。”莫厌迟反驳道,泛红的耳根却是出卖了自己。
宏治帝丧偶十多年,忍不住怀念起以往的旧事,稍好的心情又低落下去,他叹道:“你回去吧,朕有些累了。”
莫厌迟愣了下,怎么说得好好的又赶人了,不过见宏治帝神色无常,有些疲倦,便没往细处想,起身告退。
不论愿不愿意,朝堂政事已经偏向莫厌迟,尤其是先皇后的母家,为他鞍前马后,恨不得制出龙袍来,拥护他为新皇。
对此宏治帝倒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左右这天下迟早是莫厌迟的,让他早日料理朝政,自己也能轻松些。至于萧知尽,宏治帝时常敲打一两句,不让两人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来,其余便由着他们。
太子监国,主理朝事,对百姓并无影响,他们需要一个让国家安定昌盛的人,至于这个人是谁,其实并不重要。
更何况比起道貌岸然的朱启明,莫厌迟行为作风贴近民心,都是实打实造福百姓,起初还有人因为他跟萧知尽的事而心生不满,认为是污了国家声誉,到如今只剩下满心敬佩,再无其他。
朝中大臣向来是做墙头草,以前依附朱启明,对莫厌迟嗤之以鼻,现在局势不同,便又赶着给莫厌迟拍马屁。
莫厌迟坦然受之,查着这些人的底细,找了个机会全给清了一遍,入狱的入狱,流放的流放,闹得那些大臣们不敢再造次,兢兢业业做起事来。
有人不满他的做法,拟了封奏折告上了天听,谁料宏治帝看了一眼,怒道:“尔等不专心朝事,一整日净想些邪门歪道,还好意思弹劾太子!”
宏治帝好一通骂,又摘了这人的乌纱帽,贬做庶人,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官员彻底没了声,也巩固了太子殿下在朝的位置。
太子地位愈高,对帝王的威胁愈大,若不防着,被夺权是迟早的事。宏治帝倒是一点也不担心,不断下放权力,颇有种要让位的意思。
大臣们琢磨着宏治帝的行为,不由大惊,可这事前所未有,他们也不敢瞎问,只能忍着一言不发。
莫厌迟不傻,看出了宏治帝的不对劲,这日下朝后叫了萧知尽,一起往东宫去。
自打宏治帝默认萧知尽跟莫厌迟的关系后,宫中的人跟个机灵鬼似的,在两人面前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鄙夷,对待萧知尽像伺候太子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