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走过一段,到了北楼底下,北楼是高一的教学楼,再往前走一些,就是那栋隐在黑暗里的艺教。艺教底下鲜有人经过,花草却很多。侧廊前是大片夹竹桃,一团团的粉色都浸在夜色里,模糊不清。周聿南接近入口时,一道人影忽然从黑暗中走出,将手里提着的苹果递给他。
“嗯?你怎么跑来了?”
李滉对周聿南微微一笑,说:“闲的,不想自习。”
周聿南把苹果提到眼前看了看,李滉带的是粉苹果,上头还带着水,像是刚洗过。他掏出两个递给李滉和王念念,对李滉说:“不自习你想去哪?不怕被老师逮住?”
李滉颠了颠身上的包,答道:“我请过假了,想来你们教室自习,你们老师让吧?”
三人边说边上楼,进了教室后,李滉把书包往角落的课桌里一塞,坐下开始翻练习册。周聿南把剩下的苹果放在他桌边,看角落里灯光昏暗,拿来一盏打光灯,接了电放在李滉桌前半米的位置。他捻了几下灯的按钮,确定灯光不刺眼时,才转身往自己的位置走。
李滉看着他的背影,手里水笔不慎扎到嘴角,疼地“嘶”了一声。
刚进高中部时李滉不敢明目张胆地来艺教蹭教室,有几次悄悄走到楼下,扒在教室的门口朝里张望,却总被横在教室中间的那三块白板挡住视线,只能看到周聿南的一双腿。
上了高三后,周聿南和其他的美术生待在学校受培训,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去自习,不时就要睡在美术教室。开学时周聿南去登山工具店里买了一个睡袋,白天时收在墙角,晚上就拉出来用。李滉觉得他们这样的生活很有意思,偶尔提了水果给周聿南,周聿南就边啃边画画,浑身的干涸颜料块也不在意。
李滉最喜欢看周聿南画风景画。他不懂什么色调、冷暖和明暗,是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吸引他的是周聿南做事时那种认真和投入的情感。他从白板间的缝隙里看到了周聿南,看到了他细长的眼睛,它们垂下时像蝴蝶在抖动翅膀,带着轻微的孱弱感,是一种能让人心脏颤抖的美。
桌柜里塞了许多小说,红色封皮的书里写着:
“即便是在急切等待着她的第一封回信的那些日子里,在他悄悄望着她却不让她发现的那些日子里,他看到的也只是午后两点的阳光下和纷纷扬扬的杏花中她隐约的轮廓,无论季节如何变化,那情景始终都停留在四月。而他之所以愿意站上唱诗楼的首席位置,用小提琴与洛达里奥合奏,唯一的目的就是看她的长裙如何在赞美诗的歌声中轻轻飘动。(1)”
终日守候在楼下的小提琴手成了李滉。他透过缝隙回味周聿南的全貌,手边的字成了一行行无意义的天书,写满了他忐忑又虔敬的心情。
十点时周聿南停了笔,往宿舍的方向走,他用十分钟洗了一个澡,出来时头发湿哒哒地垂下,一双眼睛眯着,在找换洗的衣裤。他把它们丢进水桶,用肥皂浸泡,等水面上浮起一层泡沫时,伸手开始搓洗。李滉跟进来,坐在临阳台的床上,问他:“不擦擦头发?”
“洗完再擦。”
李滉想说:那我给你擦吧。但这句话被他止在了心里。他递给周聿南一条褐色的毛巾,周聿南将它绕在肩上,去接那些簌簌滑落的发间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