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偶戏(二)

院里的动静迅速轻了下来,很快就只剩下小男孩阿阳偶尔打着哭嗝的声音。

前厅里,阿阳的木偶还在一点点撕着自己的脸皮。

他脸上肉色的漆已经只剩下了一点点,整个脑袋除了五官就只有一片猩红,看着十分吓人。

“好了。”老道士低低地说了一句。

木偶闻言停下动作,十分缓慢僵硬地,又将自己的手放回了身侧。

老道士低头看着只剩下了一个血脑袋的木偶,从竹筐中掏出砂纸将木偶的脸细细打磨过,又将小男孩给他的那一小盅血混到了摆好的颜料里,拿笔搅匀,一点一点在木偶脸上重新涂抹起来。

过了许久,木偶终于再度恢复先前的模样。

他脸上缺的那一块已经消失不见,和桌上另三个木偶站在一起,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同。

“好了,出来吧。”老道士将重新上了漆的木偶拿蜡烛烤了烤,收起工具,冲后院方向开口道。

很快,门帘被撩开,一家人再度涌入了前厅。

这一回多了个女孩,想来就是阿阳的姐姐,看起来只比阿阳大一点点,五六岁的模样,脸上还顶着一个鲜红的巴掌印。

弟弟阿阳脸蛋上的那块红斑倒是已经消失不见了。

“谢过天师,谢过天师!”妇人千恩万谢地向老道士鞠了躬,又拿起先前备好的谢礼交给老道士,准备送老道士出去。

屋前偷看的三人视野不怎么好,刚刚屋子里又昏暗一片烟熏火燎的,连带着弄得他们的反应也有点慢,那妇人走过来开门,三个人居然都有些没反应过来,还傻愣愣地站在那里。

妇人拉开门,又见到他们,顿时横眉怒目,抄起一旁的擀面杖就要打人。

屋前三人顿时做鸟兽散。

许蔚趴在屋顶上,老神在在地看着底下几人被那家的女主人追着打。

出乎许蔚的意料,程晓星的锻炼还挺有效,他居然不是跑得最慢的。

跑得最慢是那个道士打扮的旅客,被那家的妇人一擀面杖甩在了屁股上,痛得他一跳老高。

好不容易见那家女主人回来了,许蔚和封泽便下了房顶,沿路去找程晓星。

三人在拐了几个弯之后的一个猪圈门口碰了面。

“许老板,咱们怎么说呀?”程晓星从人家家门口堆成堆的木柴和猪草里探出个头,心有余悸地望着前面。

虽然被打到的不是他自己,但那擀面杖那么老粗,他光是看着就已经觉得屁股痛了。

许蔚把他从猪草堆里拉出来:“先到处转转吧,如果看到那老道士,可以和他聊一聊。”

既然站点要求是要待满七天,那起码要先找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这个村子一看就有问题,露宿街头恐怕不是太好的选择。

几人在村里转了一圈,没再看到那老道士,来来往往的村民倒是瞧见不少。

这个时候已经快要到中午,太阳比早上的时候大了不少,天空中层层叠叠的阴云也已散去,村子里终于逐渐有人出来走动。

“叔,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啊?”

程晓星已经看到第三个村民捧着红灯笼和红布在路上走,忍不住上前搭话。

那大叔看着挺好说话的样子,居然老老实实回答了程晓星的问题:“再过七天就是七月半了,我们在准备村祭。”

“村祭?”程晓星听见“再过七天”这几个字,心中微动,“这是干什么的啊?”

大叔却没再回答他:“这是咱们村自己的事,你们是路过的吧?”

他朝程晓星摆了摆手:“该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吧,这里没什么可玩儿的。”

说着他抱着手里的东西,继续往东面走。

“走,跟去看看。”许蔚低声道。

三人和大叔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一路跟到了村子中心。

和一般的村子差不多,这个村子的正中间是本村的祠堂,祠堂正门口挂着巨大的牌匾,陆陆续续有拿着红灯笼的人进去布置。

程晓星眯眼望着那块牌匾上的“巫村”二字。

那牌匾是黑色的底,描金的大字,周围已经用红布悬上了花球和镶边,看上去阴森中透着喜气,很是怪异。

原来这村子里的人都姓巫,故而才叫做“巫村”。

“我之前还以为这村子里流行什么巫术呢。”程晓星嘟哝着。

害得他看见来来往往的村民都渗得慌。

知道了村民没什么古怪,程晓星心下稍安。

这样看来,不正常的应该就是那些奇怪的木偶了。

祠堂不远处还有一片打谷场,里面有不少人,正搬着板凳聚在那里吃午饭。

许蔚猫着腰溜了过去,看见了刚刚那家的男主人,小男孩阿阳的爸爸。

他正端着饭碗和旁边的人聊天,一边说一边扒着饭,饭粒子喷得一地都是。

许蔚侧耳听了半晌,大约明白了他在和旁边的人唠些什么。

他正在说他堂姑家的孩子,今年刚考上大学,是他们家几代人里第一个大学生。

“我都快十年没见过那孩子了。”他感叹着,“这孩子打小就没了爹妈,一直在城里的福利院过日子,咱们几家人都联系不上。”

“我还记得小时候,他们一家子来这儿探亲,那孩子皮实得不行,村里其他男孩子都打不赢她,没想到居然是块读书的料子。”巫勇重重地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