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三十八章 阿依小山的狗粮

二花捧着黑米茶,都快喝掉半碗了,猛然一听的小山婶说一只小鱼换五十斤地瓜米,整个人像是被雷劈了一般,嘴里还含了一口汤,木愣愣地盯着两个大人。

“这只三角翼,”阿依小山戳了戳一只一直潜伏在木桶底下的小鱼,是那只尾巴有小红点的宽宽扁扁的三角鱼,说道,“三角翼比阿影鱼好抓,而且你这只很小,我只能给你十斤的地瓜米。”

二花艰难地咽下嘴里的黑米茶,小脑袋瓜已经有点不好使了。

左个五十斤,又个十斤,这全部加起来,得有多少呀?

这两天刚刚学会数数字的二花,一团乱麻。

阿依小山将木桶里所有的鱼一一点数了一遍,二花听得晕头转向,但明霞在心里将她每次报数相加,一共二十三只小鱼,竟然能换到一百三十六斤的地瓜米。

价值最低的一只,都能换三斤的地瓜米。

按照她们母女四人的食量来估量,这百来斤的地瓜米,足够她们吃一个多月时间。

所以……今天二花给家里赚了整个月的口粮?

明霞看着旁边软塌塌翻出鱼肚的土鲶鱼,有一种荒诞的,被后浪掀翻在地的感触。

阿依小山说完,看到明霞没有回答,微微瞪了瞪眼睛,用非常认真的口吻说道:“我们阿佘族的人,不喜欢费脑子去讨还价钱,该多少就说多少。我们阿佘族有句老话,‘占便宜的生意没有第二次。’你若是不信,可以找明二爷问问,他三年前就拿着阿影鱼找医婆交换过东西。”

她口中的明二爷,就是明小丫的二伯村里老会计明发云。

她这一番话说得耿直,明明白白,没有半点遮掩。

明霞倒是懂了她的意思,她笑了笑解释说道:“我是很意外,没有想到,这些小鱼能换到这么多粮食,有点惊讶。”

阿依小山听明霞说完,知道她不是想要跟自己还价,才松了一口气,才意有所指地嘀咕了一句:

“我是怕了有些人,难缠的很。”

明霞对哪些难缠的人没兴趣,不过,她又将话题转回这些小鱼的特性身上。

“阿依小山,这些小鱼为什么离开水这么久,还活着呢?”这是明霞现在最大的疑惑。

她自己分析,因为鱼的种类没有重复,所以这种神奇的现象,应该与鱼的品种没有太大的联系,反而可能与它们的生长环境有关。

但是,如果考虑生长环境是主要因素的话,那同样水潭出来的野生土鲶鱼,又为什么命运截然不同呢?

阿依小山听到明霞的问题,很自然地脱口解释道:“医婆说,长不大的鱼,都是石头缝里的精怪变得,离开水一整天都不会死。”

阿依小山坦然的回答,让明霞都差点相信,她说的是正确答案。

多问两句,明霞也无法从阿依小山的口中,知道更多小鱼的信息。阿依小山告诉明霞的内容,都是阿佘族老人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明霞听来,与大部分的民间传说如出一辙,很难说服明霞。

一下子能获得上百斤的地瓜米是意外之喜,明霞看阿依小山也不忙碌,便一边喝着自己的黑米茶,继续与她闲聊。

地瓜米是在这里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但如今她们母女四个人要在此地立足,可不是只有地瓜米就能行。

缺衣少食,除了集体劳动,还没有立生之本,这让明霞稍微往这个方面一想,就不断涌上严重的焦虑感。

明霞从一言一句的闲聊中,能感觉到耿直的阿佘族姑娘阿依小山,与自己有一种相似的心境。

她们生活在这个古老封闭的小村子里,但却将自己当成外人。

明霞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回到自己的时空,但是无论将来情况如何,她至始至终都没有长期留在铁屋村的想法。

而从她与阿依小山短暂的交谈,也能明显感觉到,她对自己从小长大的阿佘族寨子的想念,还有隐隐透露出在铁屋村生活的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