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二十一章意外决定读书

转眼间一下午的功夫又过去了,万树林和王氏手把手一起把鸡窝给搭建好了,鸡窝用木板搭建的,还用了泥巴糊一些缝隙,再在上面铺上一层又一层的麦秸秆,以防下雨,鸡窝里面也铺垫了厚厚的麦秸秆,用于让鸡保暖和睡觉。

鸡窝外面插了很多胳膊粗原木头,围成了一圈,用麻绳绑着连接起来,木头毕竟不规整,空隙的地方还是用麦秸秆塞严实。

为什么都是用麦秸秆呢?万青云挺疑惑的,也问了出来,得到的答案是,他们这收麦子的季节麦秸秆都留了下来,因为麦秸秆是一种很好的烧火材料,比较容易点燃,用来引火烧木头是再方便不过了。

而且贫穷人家还可以做草被,用来睡觉盖也是很暖和,冬天还可以做木头鞋塞一些麦秸秆进去暖和脚,可以用麦秸秆来扎草帽农忙时节戴,还有其他的功能,总之麦秸秆的用处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大万树家家户户的房屋旁边,大路小路边都是麦秸秆,每家房屋旁边的都是自家用,而大路小路边堆积成小山的麦秸秆,那就是谁家都可以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因为种下一季作物时麦秸秆不能留在地里,用处又多,所以农村人人都拉回了自家和各个村里。

万青云在大丫二丫弄围栏时,就在一边给她们掰那些树干上碍事的小树枝,小树枝有的好掰掉,有的不好弄,万青云只掰了没多久,王氏就走到他旁边,揉了揉他的小手,心疼的不让他干了。

然后他也不想闲着,就时不时给父母和两个姐姐送送水喝,他们这里没有打井,喝的水以及做饭用的水,都是万树林去不远处的通溪河提回来的,用来日常做饭和洗漱。

木桶是分家时,老万家分的,之后在过元宵节之前,万树林一个人去集市又买了一个大水缸,每天早上万树林就去通溪河一桶一桶的把水提回来,把大水缸装满,一大缸水能用一两天呢,万青云得知,这里的大多数村民家里是如此。

而且这里不像现代,河水污染严重不能喝,相反,通溪河是活水,流淌不止,河水清澈,水又清甜又好喝,除了冬天太冷,他们是喝热水,其他季节都是喝河水。

一下午的时间,一家人齐心协力搭建好了鸡窝,围好了鸡圈。

残阳依托着青云山,天空慢慢地变得昏暗起来,大万村家家户户炊烟袅袅,不时地传出几声狗吠鸡鸣,万青云一家简单的吃了个晚饭。

慢慢地天色越来越暗,月亮挂在了枝头,月色朦胧,万青云一家几口带着一身的疲惫进入了梦乡。

第二日,万青云人还未起,便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映入耳边,万青云连忙穿好衣服下床出去打开门。

一出门,一阵清凉的春风就迎面扑来,带着些泥土的芳草味,带着些潮湿清新的气息,让万青云浑身舒畅,头脑瞬间清醒了。

原来昨夜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一直到早上还在滴滴拉拉个不行,万青云走在泥土上,发现地还没有湿透,脚上沾的泥巴也不多,不过地很滑,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摔倒。

万青云小心翼翼的去了正厅,只见屋里二丫四丫都已经起来坐在那了,大丫还是和娘一起去做早饭了。

万青云刚准备踏进屋里,万树林就瞅到了他,万树林连忙大步走上前,把万青云抱进了屋里,放到地上,摸了摸万青云的小手说道:

“三娃子,你冷不冷?昨夜下雨了,天气凉了些,你可要注意好自个身体。”发现万青云的手热乎乎的稍微送了一口气,放开了万青云。

万青云就坐到了一边的凳子上,也就一盏茶的功夫,早饭就做好了,一家人洗漱之后就开始吃饭了。

早饭是王氏做的糙面野菜饼子,以及用一个鸡蛋和野蘑菇做的鸡蛋蘑菇汤,还有一锅清水米粥,一大家子热火朝天的吃着。

王氏看着孩子们都在吃着饭,就对万树林开口道:“孩他爹,你看,你这鸡窝也搭建好了,咱们去买十只鸡仔来养吧,多养几只,养大后好下多点鸡蛋,让几个孩子们每天都有鸡蛋汤喝,给几个孩子补补身子,尤其是三娃子,这孩子早产更要多补补才能好好长大成人。”

万树林点了点头,但是又有些担心养不了这么多,皱着眉头担心忧虑的开口道:“孩他娘,这十只是不是有点多了?咱们能养的了吗?”

王氏还没有开口,一旁听大人说话的二丫连忙抢答道:“爹,怎么养不了呢?我可以到处挖野草喂鸡呢,还有四丫,四丫今年也大了,也可以和我一起去挖野草。”二丫当然想多养鸡了,那样她就能够吃好多鸡蛋和天天喝鸡蛋汤了。

万青云也连忙表态道:“爹,还有我,三娃子也可以跟二姐一起去挖野菜喂小鸡。”

王氏听到两个孩子的话,笑着道:“看看,咱们不是还有几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吗?哪能养不起,不过是费点功夫罢了。”

王氏咬了一口菜饼子,又喝了一口米粥继续说道:“这天也不下雨了,一会儿我去娘那附近的孙大娘家买十只鸡仔去,她家有好多鸡仔呢。”

孙大娘家是在老万家东边一点,离老万家不远,孙大娘家是大万村专门孵化鸡仔的人家,因为她会养鸡,孵化出来的小鸡仔存活比较高,而且她家里有很多的母鸡公鸡,所以她家专门做卖小鸡仔的买卖以及卖大活鸡。

毕竟乡下鸡蛋精贵,一般人家是不会自己孵小鸡来养,害怕孵化成活的不高,浪费了鸡蛋,所以村里人都来孙大娘家里买小鸡仔来养。

另外还有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也是来孙大娘家买小鸡仔,还有来买下蛋的母鸡的,以及谁家媳妇生了孩子会买只公鸡熬鸡汤补一补,孙大娘还时不时去镇上的集市上卖,所以孙大娘卖鸡也是远近闻名的很。

万树林听到王氏提到了万老太,咽了咽口里的米粥,顿了顿说道:“孩他娘,你把要给二娃子入学的五十文钱也趁着送过去吧,再过半个月他留着要开学了,也别等着他们来要了。”

王氏默默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然后一家几口默默着吃着饭,喝着香喷喷的鸡蛋蘑菇汤。

吃完饭后,王氏就把收拾家务的活留给了大丫,她进屋数了买鸡仔和给二娃上学的钱,分别装好,就拿着一个用来装小鸡仔的篮子出了家门。

下过小雨的泥巴路泥泞又有些滑,王氏小心翼翼的走在路上,用了一刻钟多,才走到了老万家家门口,门在锁着,王氏也进不去,就站在大门口喊道:“三弟妹?三弟妹在家吗?”王氏又喊了好几声,就是没有一个人出来开门。

王氏心想,可能三弟妹还没起来或者有

什么事耽搁了,要不先去孙大娘家里挑一挑鸡仔看看,买完再顺路过来。

王氏就继续往前走,看到孙大娘家的大门敞开着就进去了,王氏一进去,孙大娘就看到了她,连忙招呼着:“哎呀,树林媳妇来啦,快进来,快进来!来买母鸡还是买鸡仔呢?”

王氏进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鸡圈旁边的李大娘,李大娘这人虽说跟万老太不对付,但是对二房一家印象还不错,李大娘和蔼爽快的率先打了招呼:“是树林媳妇啊,你也来买鸡仔吗?”

王氏看着和蔼的李大娘问自己,也连忙回道:“是啊,李大娘,您也来买鸡仔吗?我记得您家里往了不少□□?”

李大娘爽快一笑,说道:“是不少嘞,可是过年家里来的亲戚多,鸡都快杀完了,所以再来买点养一养。”

王氏一想也是,这李大娘家五个闺女回家娘,儿子一家从集市回来过年,还有其他亲戚来,依照李大娘大方舍得杀鸡吃肉的性格,可不是要杀很多鸡来招呼亲戚吗?

孙大娘就来到二人身边,让她们围着鸡圈,给她们介绍鸡圈里的小鸡仔。

孙大娘家毕竟是专门养鸡的,那几圈当然跟她们的不同,那是几个不同的鸡圈连在一起的,每个鸡圈里都有鸡窝,而且鸡圈上方有一个很大的木棚,能遮风挡雨,所以下雨了,鸡圈里此时也是干燥的,小鸡仔圈里有几百只鸡仔在里面。

王氏和李大娘二人真是挑的眼花缭乱的,不知道选哪个好。

让身边的孙大娘介绍那些鸡仔比较好,哪些事母的哪些是公的,就这样王氏挑了半个时辰才挑好。

王氏挑了两只公鸡仔,一只四文钱,又挑了八个母鸡仔,其中五只大点的,每只五文钱,三只小点的,每只三文钱,一共花费了四十二文钱。

孙大娘为人实在又热情,给王氏抹掉了两文钱的零头,还教了不少怎么样容易把小鸡仔养活的方法。

而一边的李大娘要买二十只鸡仔,所以还有几只才挑完,李大娘买的多又有经验,倒是比王氏挑得快些,但是毕竟比王氏多买了两倍,所以还需要再挑一挑。

王氏还记得给三房钱呢,便跟孙大娘和李大娘打过招呼说有事先走一步,王氏便把十只小鸡在篮子里装好,用自己带来的布盖好,便转身走了出去。

走了几步就到了老万家的大门口,这大门口还是没有开门。

王氏心想,今天已经来了,那就把钱给三房吧,省的再来跑一趟。

王氏便站在门口,拍了拍大门,大木门被拍的哐哐的作响,王氏边拍门边喊道:“三弟妹?三弟妹?三弟妹在家吗?”连着喊了好几声也没用人愿意出来。

王氏叹了叹气,又继续喊道:“三弟妹!我是二嫂啊,我来给你送钱来了,送给二娃上学的钱啊!”又拍了拍几下门,这时,王氏听到有脚步声传来,可能是有人来开门了。

王氏等了一瞬,门一下打看了,开门的是二娃,王氏手里的五十文钱已经掏了出来,正准备告诉二娃,自己来送钱的,让自己进去跟他娘聊一聊。

王氏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在这时,突然,二娃上去抢了王氏手中的五十文钱,猛的一推,抢完就把门关上插住跑了。

王氏本来就是站在大门口的,门口有些坡度,被虎头虎脑已经七岁的二娃猛推的脚下一滑,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手里的鸡仔篮子也飞了出去,王氏正准备爬起来,突然感到自己的肚子钻心一样的疼,不停的有东西从推间流出,她起都起不来,捂着肚子哭喊道:“救命啊,救命啊,我的肚子,孩子!这是孩子啊,我的孩子!”

王氏此时已经意识到她可能怀孕了,之前她从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怀孕了,毕竟她生过四丫之后就再也没有怀过了,而且她的身体也经常不舒服,上次她喝鸡汤也就干呕了一下,也没有像之前怀孕时反应那么大,所以她也没有往那方面想,昨天她刨地也只是身体不舒服了一下,休息休息就好了,以为是自己很久不干重活累的呢。

谁知道她真的又有了孩子,王氏躺在满是泥巴的大门口,后悔而无助的□□,她想保住这个孩子,泪水从王氏眼角慢慢的流了出来,糊住了视线,在有人过来之时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