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

钱钏稍稍有些苦恼,在心中纠结了两天——若按以往她的性子,她肯定不会考虑劝阻的,但如今这么久相处下来,她知道陆濯不是坏人(或者说还没有变坏),他对她和陆桢这么好,若当真跑路了,确实不大说得过去。

纠结!

不过,后日的陆濯并没有去成常府,因为前一日听他讲经史的小皇孙,临时又将他叫了过去。

小皇孙从小长在启宣帝膝下,是启宣帝一手带大的,朝臣们拍马屁时常说,其“最像圣上”,却又不像圣上那般行事狠厉。

他从小便极其谦逊宽容,曾得众朝臣诚心实意地称一声,有容人之量。

比如朝中曾传过,有朝臣在御书房被启宣帝斥责,愤怒中几要将其砍杀,恰被小皇孙看见,便顶着启宣的骂声,为其争辩,最终将那位朝臣救了下来。

这也成了一段佳话。

如今小皇孙一见陆濯,便起身将其迎了进去,道:“昨日听先生讲经,受益颇丰,今日偶得空闲,便想再次聆听先生讲史,不知先生可愿否?”

皇孙亲自开口,又如此谦逊,做臣子的哪敢说不愿,自然毕恭毕敬地捧了书,与其说了半日。

回去时,天色已晚,常府自然也去不成了。

倒是常府早早派了常二爷候在宫门外接陆濯,天□□晚时才看到人,却只得一句:“今日无暇,改日吧!”

常二爷生气,却发作不得,只得眼睁睁看着陆濯上了唐封的马车离去。

钱钏纠结了两日,虽知道他今日没去成,但她知道,既然决定了,迟早还是要去的,做为家人,若当真不劝上一劝,与理说不过去。

她决定死马当活马医一医,以尽“家人”之情。

这日用完晚饭,趁着空闲,将这几日写的大写单独呈给陆濯看——没错,她还在写大字。

陆濯接了,坐在书案后的圈椅上,点了点其中几个字,道:“不错,越来越有其形了,虽无神韵,倒也看得过了,以后当要加倍用功……”

钱钏撇了一眼自己写得还算工整的字,在心里受了他的夸奖。

陆濯又问了她读的书,无非是启蒙三件套:《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钱钏一一答了。

又指了几个字,见她皆识得。

陆濯便极满意,又要让她将陆桢叫来,要问问他的书如何了。

钱钏阻止道:“三弟近来和我一起读书,还算用功,……我有一句话想问二哥!”

她想过了,当然不能直接问:你和苏青婉怎么回事。

便采用的迂回战术:“二哥,自从进京以后,如今也有大半年了,二哥考了头名,又授了官,自然是春风得意的,想来,一时半会儿也离不得京。当初你说,让我先不要做房产生意……只是你看我,如今一事无成……”

陆濯点点头,当初钱钏说要看看京城有何可做的,被他给拦了的。

他道:“我知道你是闲不住的……你且先忍耐些日子,我自有安排!”

钱钏不知道他有什么安排,他都授官翰林院了,能怎么给她安排?

即便知道他以后有能耐,短时间内也安排不了她就业。

她有两个办法,要么另找靠山,要么离开京城。

但,靠山却不那么容易找,首先人得靠谱,其次还得根基深,能镇得住事儿。

离开京城却是其中较为便利的选择。

钱钏道:“二哥,你……当真要去常府?”

若他真的要去,还和苏青婉发生点什么情啊甚么的,那她就可以计划和陆桢一起离开京城了。

陆濯不知她要做生意和常府有何关系,想了想,大约明白她指的是苏青婉?或者是看不惯常家的人?

他想了想,道:“你放心,我去那边,只是去问几句话!”

怕她不信,伸手拍在她肩上,按了按,以示郑重。

哪知这一按不要紧,隔着初夏的薄衫,那温软的手感像烙铁似的,吓得他猛地抬起手。

钱钏正在想他的话是甚么意思,忽见他这种反应,道:“二哥?”

陆濯右手攥了空心拳,抵到唇边干咳一声,道:“你先出去吧!”

“可是……”她还没问到要不要离开京城的话呢。

“出去吧!”陆濯不等她说可是什么,便再次说道。

钱钏悻悻离开,心里暗想:看来,要做两手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