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的成年男人在一个陌生人出现,并靠近的时候一定会有警觉。这说明靠近他的人是一个他认识的人,甚至是他约好了在那里见面的人,是一个早就知道丑双身体出了问题,在刺杀丑双的时候不会遭到反抗的人。
丑双去的那条小路因为气味糟糕,人们都避之不及。如果凶手是等在那里,准备袭击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走进来的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会很容易被人注意到。我们追踪丑双离开大厦后的路径,没有发现有人尾随。哦,有个拾荒者在他身后走了一段路,但是不是跟着进了那条小路就不能确定了。
刚才凌法医说过,丑双在短时间内服用了头孢类药物并且喝了酒,所以出现了药物反应。
从丑双父母那儿了解到的,丑双在家并没有服用任何头孢类的药物。头孢类药物大都是胶囊的,尸检中没有发现胶囊外衣。
吃头孢不能喝酒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所以,丑双很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下头孢的。头孢味苦,除了咖啡外,掺在任何任何食物中都难以掩盖这种苦味。
巧的是,他死前去过余光办公室喝了咖啡,而且离开工作室后又去喝了红酒。
头孢很可能就是被掺在咖啡中。据李纪然的描述,那个时间在工作室的人都有可能在聊天间歇趁其不备把头孢放进丑双的咖啡里。
他们在聊天的时候,说起过那家著名的餐厅,但丑双当时并没有表示要去的意思。在场的人也没有人跟着他去那家餐厅,所以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会去。就算他去了,是不是会喝酒。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
除非凶手用了什么方法让丑双去餐厅,让丑双喝酒。
所以,凶手应该是对丑双比较熟悉,或者对他有影响力的人。
现场的几个人,除了余光没有人符合这个条件。因为丑双曾经给余光写过信,余光还有回信。
可目前没有发现余光有作案动机,更没有作案时间。
在丑双被害的那个时间余光在他的工作室。
他们的工作人员午休时间是十二点到一点,那段时间工作室外面一直有工作人员在。就算他和其中一个工作人员串通了,趁他们午休的时候离开,也很难在行凶后回来的时候不被人发现。
同样,李纪然目击第一起案件的时间里,余光同样有不在场证明。”
局长挥手打断袁彻说道:“那这个李纪然和余光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没有可能是他们合伙?”
袁彻沉吟了一下:“这个我们还需要再调查。但从第一个案发现场的足迹和步幅看,凶手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