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 23 章

河间郡王每隔几日都要来坤宁殿,皇后亲自检查他的功课,他一向聪颖,又知分寸进退,一般皇后考校过一会儿也就温抚一阵,或者叫他在坤宁殿用了晚膳再回梧桐苑去。

但今日午后圣人的脾气似乎格外大,只是因为这个嗣子没有即刻解释清楚论语中几句先贤之语的意思,就被罚抄一遍书。

服侍河间郡王的内侍替他研墨,他是从王府里跟着一道进宫伺候的,见郡王因为惹恼了皇后而抄书,心里也微微有些替他不值。

“郡王,您做什么要为云美人说话呢?”他叹了一口气,“云美人得宠,皇后不高兴却也没有什么发泄的机会,这时节您撞上去能得什么好?”

皇帝领着自己的嗣子到长公主府游玩,皇后也不好说些什么,郡王在宫中本来也没有什么倚仗,只有皇后对他还颇为关注,这个时候他更该小心做人才是。

河间郡王倒是对此不以为意,“阿翁,我只是说了一句父皇做得有些过了,我替云娘子分辩些什么了?”

皇后身边的大长秋回去的时候他正好在侧,大长秋也不避讳一个孩子还在,将传旨时的一切所见所闻都同皇后说了,连皇后这样不苟言笑的人都气得低斥了两句“狐媚惑主”,晚膳都没用几口。

他也到了隐约懂人事的年纪,知道福宁殿里白日有沐浴过的痕迹是怎么一回事,但他同皇后想的倒是不一样。

官家是天下之父,他想在自己的寝殿里面做什么,嫔妃和宫人们也不能阻拦,要是皇帝自己不愿意,就算是云娘子百般勾引也没有用处,可如果是圣上回宫之后起意,云滢一个女子难道还能反抗皇帝的意思吗?

他跟随皇帝出去的时候,圣上对云滢便已经稍有几分意思,反倒是云娘子在外人面前还拘束一些,皇后娘娘要怪也该怪在官家身上。

皇后听完他的话虽没加评价,但神色倒是平静下来了,只是后来考校《论语子罕》时却因为他擅自议论君父的床帏事,心思不曾完全放在圣贤书上而责罚他抄书一卷。

那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也不知道是怎么戳到了皇后的心事,叫她面上显而易见地多了几分烦乱。

圣人也是熟读圣贤书的,可心胸气量也未必就达到了无欲无求的至臻境界。

他寄人篱下,心思比一般的宗室子弟更加敏感,皇后对他未必便是一片好心,若不是皇帝不准,只怕他这个时候早就被放逐到边关去了。

窗外月光柔和地照射进来,蓦然叫他想起福宁殿中那曾经见到的旖旎。

即便圣上夜间并没有再召新人侍寝,恐怕今夜父皇的内廷之中也没有几位娘子能睡得安稳了。

……

云滢本来想着多睡些时辰的,可被云佩的消息弄的惴惴不安,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清宁殿问安。

太后积威日久,她又是太后做主的人,哪怕今日并不是后妃到清宁殿请安的时候,也得先去向太后谢恩。

所幸今日杨太妃正好也早早过来陪张太后说话,有另一个人在,总叫云滢有几分安心。

“嫔妾给太后娘娘,太妃娘娘请安。”

她今日连珍珠花钿也没有戴,只稍微擦了一点香粉,画了宫中时兴的眉型,连首饰都能省则省,鬓边只簪了两朵象生花,谨慎得不能再谨慎了。

杨太妃正坐在太后的妆台前,张太后反而是站在妆台前替太妃细细勾勒眉尾的线条。

太后这样松散地见她,想来是心情还不错的。

“起来罢。”太后斜睨了她一眼,松开杨太妃的下颚,啧啧称赞:“怜怜,这么些年过去了,你瞧吾还是没有老眼昏花的。”

云滢偷偷瞧了一眼菱花镜中的太妃,她随着杨充媛住在庆和殿的时候见过杨太妃几次,她虽然已经有五十余岁,可保养起来同未及四十的女子也不差什么,这位太妃贞静和蔼,像是已经失去了打扮的兴致,并不做什么花卉彩妆。

但现在,她的远山眉间被人用小笔点了一朵梅花,用珍珠为蕊,胭脂为瓣。润泽的胭脂轻匀在她的脸上,淡化了岁月的年纪。

“娘娘的技艺当然是不会差。”杨太妃见到云滢到来也不觉得有什么惊讶,起身同太后分坐在罗汉床的两侧,含笑招呼她过来:“好孩子,坐得近一些。”

云滢依言落座,宫人送到她手边的茶还未来得及饮上一口,就听见坐在上首的太后同太妃闲话家常:“云美人从前是你带过一段日子的,既然充媛最近病了,不如就叫她替你抄写佛经还愿罢。”

太妃似乎怔了怔,而后才接上太后的话:“这些事情叫宫人去做就算了,七郎现在正疼这孩子呢,娘娘把她拘到我那里去茹素吃斋,七郎怕是要在心里怪我不知体恤的。”

云滢也替杨太妃抄录过一些经书,知道她身体初春时节常发喘症,常常会叫人抄经诵经祈福,杨充媛也偶尔会抄录几卷为太后太妃祈求康健。

宫里的娘娘会在祈福的时候发愿到定下的日期之前刊印多少经文、布施多少银钱,但抄经大多数还是叫小辈来做,自己抄上一两卷也就够诚心了。

这些事情她之前是做熟了的,不过到了福宁殿之后就没再弄过,太后突然这样吩咐,叫她有些措手不及。

她连忙站起身来,轻声问道:“不知道老娘娘是要嫔妾抄录什么经书,嫔妾一定照做。”

“云美人既然懂事,你叫她去做就算了。”太后的语气淡淡,并不像是说笑,“每日一卷《地藏王菩萨本愿经》,想来二月花朝节的时候总能凑出二十余卷,七郎一贯最是孝顺,要是知道嫔妃在宫中替他尽孝,难道还有不依的道理吗?”

云滢觉得今日有几分不对,太后或许对她封美人有些许不满,可是才将她送到皇帝的身边,哪有叫人斋戒沐浴,抄写佛经的道理?

但这些她没有质疑的权力,反而得欢天喜地应下来,才叫太后对着她时的脸色缓和几分。

太后对于云滢的喜爱似乎仅限于她能让皇帝感几分兴趣,如今瞧着她同看后宫其他品阶稍低些的嫔妃也没什么区别,反倒是杨太妃同她说过几句话才叫她往皇后宫中去,不必特意再去自己殿里谢一次恩。

等云滢告退之后,杨太妃才莞尔一笑,隔着桌案嗔怪太后道:“就为了那么几句流言就要叫一个美人来陪我吃素念经,姐姐也太容易生气了一些。”

她听到太后允准云滢封美人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这原是太后当年在先帝面前所有的待遇,突然叫云滢这么招眼,连她都有几分拿捏不定太后的心思,要不是晚间她陪太后过来一起玩双陆,都不知道皇帝竟还有这样的时候。

“七郎未免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白日里在寝殿做这种事情!”

太后揉着自己的太阳穴,皇帝在外面看着稳重,可福宁殿里传来的消息总是叫她不省心,偏偏云滢还是在她的寝殿里被送给皇帝的,突然要重罚也有些不像话,只能含蓄地罚她不许侍寝,叫皇帝心里有数就算了。

册封美人的旨意发下去之后,便有宫人在私下猜测云美人在福宁殿里的事情,然而太后让人拿了皇帝的彤史过来时,午间时候却是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没有。

云氏在宫中并没有什么仇家,空穴来风必有根据,福宁殿近身服侍官家的人又不愿将官家的事情泄露出去,两厢对比之下,太后也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皇帝胡闹也就算了,连彤史都不按照规矩记,太后即便是为着儿子的面子想装作不知道,心里也有几分生云滢的气。

“七郎都多大的年纪了,姐姐还管他怎么宠幸嫔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