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虑了一下,欧洲人表示亲近会叫名字,但写名字估计你们很快就不知道谁是谁了,所以后面的称呼还是用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来,你们懂就好。

给不知道的小可爱科普一下:现实中,肖邦和李斯特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家,而且年纪就相差1岁。两个人的关系曾经很好,肖邦最开始是在李斯特的帮助下才有名起来的,不过两个人最终因为性格等各种问题分道扬镳了。外表体弱敏感纤细、但坚韧的肖邦,和肆意放纵、无所忌惮的李斯特,属于“你我本无缘,全靠有钢琴”联系起来的友谊。

肖邦和李斯特的友谊证明之一:肖邦是个老宅,还社恐,但他愿意为了社牛李斯特出门,这是多么感天动地的友谊!(震声jpg)

乔治桑:法国著名小说家(女),和肖邦是情人(没有结婚),和李斯特第一位私奔对象也是朋友(据说和李斯特有过一段)。传说李斯特和肖邦后来闹翻,也有乔治桑不爽李斯特的原因。

李斯特是很喜欢即兴表演的人,肖邦的谱子都被他改过表演,他们当时也是吵了起来。同时贝·强迫症末期·多芬属于“动我谱子一个音符你就死定了”类型。

仅为朋友间的调侃(求生欲极强)

轮奏:左右手交替弹奏

肖邦弹琴的声音很小,他曾表示很羡慕李斯特,因为李斯特的钢琴很大声(那个年代的钢琴和现在不同)

补充说明:肖邦等其他音乐家属于音乐家版文野观,就是历史上的音乐家活在现代。可以理解为历史原创

第16章

音乐是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作曲家的思想,反映弹奏着的状态,展现一个人的精神。比如贝多芬的曲子就充满了贝多芬的风格,让人一听就知道,“这个是贝多芬!”。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另一个人能写出贝多芬的曲子。

同时,不同的演奏者也会有不同演奏者的贝多芬,这就是所谓的版本问题。月森司一和滨井美沙的贝多芬就不会是同一个贝多芬,演奏者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状态,糅合成了一个全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贝多芬,或许他的更顽固,或许这个更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