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蓝星变异兽那边,林夜的指令虽然传达的不可能像魔界之门那么的高速有效,但是,好在在他与奈尔贝克的这一步计划开始之前,林夜早就已经通知了蓝星变异兽一方各个种群的种族王者即将发生的事情,让它们做好了战斗准备。
因此,在低等魔族恢复战斗状态的一刹那,蓝星变异兽一方也是丝毫不虚,几乎同时地做出了回应。
转瞬间,两个阵营的厮杀再次开始,伤亡瞬间出现。
此时,奈尔贝克依然没有将手离开魔界之门,它还需要通过借助魔界之门的力量感受此刻低等魔族的伤亡数量以及伤亡速率,随后通过自己的调控,使得数据看起来没有过任何明显的断层和突然改变。
就这样,奈尔贝克一边纵观战场,心中默默统计着低等魔族的死亡速度和死亡数量,另一边,还在不断地下达着指令,使得一部分低等魔族还在不断地自杀,使得整体数据看上去能够连成一条连贯的线,不至于被看出破绽。
又过了十分钟,奈尔贝克才终于缓缓将手从魔界之门上拿了下来。
刚刚恢复命令的一刻,尽管两边的阵营都瞬间执行了林夜与奈尔贝克的命令,但是,由于刚刚停战的原因,双方的厮杀效率不可能瞬间就回到之前的那种程度的。
所以,在刚刚恢复厮杀状态的开始一段时间里,需要奈尔贝克利用魔界之门进行实时的调整,才能够维持住战场一直没有什么变化的假象。
而只要过了一段时间,交汇的低等魔族与蓝星变异兽一方就会再次重新燃起熊熊的战火,到时候,伤亡速度和伤亡数量自然就会重新回到正常的水平线,也就不需要奈尔贝克去从中调和了。
因此,此刻,奈尔贝克将手从魔界之门上拿开,显然是已经感受到了蓝星变异兽与低等魔族一方的战争情况已经再次回到了罢手停战之前的水平线上。
这样的话,自然也就不需要它再从中干预,它也就可以解放出来,去实行自己下一步的计划了。
事实上,如果真要较起真来,严格来说的话,奈尔贝克本是不需要如此谨慎的。
毕竟,在一场战争中,一方的伤亡速度和伤亡数量本就不可能是因为两方的实力对比而一成不变的。
环境,天气,心情以及双方指挥官的才能高下,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双方的伤亡速度和伤亡数量。
只要伤亡速度和伤亡数量的变化率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一个范围内,而没有出现太大的夸张的那种明显不可能出现的变化的话,那么,仅仅凭借这两个数据,是不可能准确推断出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的。
就算是在刚刚恢复厮杀的一刻,奈尔贝克就直接停止调和,使得低等魔族的伤亡率和伤亡数量在一瞬间有一个短暂的下降的话,那样,奈尔贝克也不是没有办法解释的。
它完全可以说是自己在战场上一直布置的一个战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一瞬间毁灭了一部分的蓝星变异兽的战力,才使得己方的伤亡在瞬间有了一个短暂的下降。
而至于具体是怎样的战术,在战争史的教科书上,类似的战术简直不要太多。
反正,是不是真的在实际中成不成功是一回事,只要合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