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

这个一点可以是晚上有土豆吃,明天不挨饿,多盖一层干草,挨打的时候挨得比较轻…也可以是更长远的利益。

孤儿院,这是属于玛丽安这样【没有父母的孩子】的“好地方”。

正派的大人们把孤儿院分为教会孤儿院、公立孤儿院和一般孤儿院。不少天真的人认为这些孤儿院只有出资方是不同的,每个孤儿们依然能吃饱穿暖,长大后都能有份糊口的工作,不给社会添麻烦。

更恶毒的人会笑称这些孤儿院是“好地方”:教会的好地方、国王的好地方和兄弟们的好地方。

教会的好地方听说干净又肃穆,里面的孤儿大都是虔诚信徒意外身故留下的孩子,从小熏陶一些神学知识。

国王的好地方里蹲着一些贵族私生子或者不被期待的孩子,偶尔会有孩子熬不过水痘或者其他一些小毛病。

前两种好地方没多少孤儿有机会进,真正属于那些“小杂种”的是兄弟们的好地方。一些由商人、某种组织、个人开设的养育孤儿的设施,即使只是破烂的小屋或者更加可怕的建筑物…名义上它还是孤儿院。

在里面的孩子能经历点什么,就要看他命好不好了。

玛丽安知道,她和伙伴们的运气不算太好,也不是最差。

所在孤儿院的院长安雅婆婆是个够毒辣却不够精明的女人,她只会用最原始的手段去压榨手底下的孩子们:克扣商会拨的款,用最次的食物填孩子们的肚子,让大孩子们忙碌于串珠子、种蔬菜,小孩子们也得努力打扫卫生做各种各样的杂务。

一开始只是这样而已。

玛丽安明白,他们所有人的命运都维系在安雅婆婆手上。这位婆婆可以随意鞭打甚至饿死一两个孩子,没人会真的关心他们的死活。

让这位婆婆显得好心的唯一方法,是乖巧和听话。

所以每天一大早,玛丽安就会头一个爬起来打扫房间。她还要一个一个教更小的孩子如何整理床铺,对安雅婆婆更加礼貌,不能弄乱或者破坏任何东西。

好在整间屋子就没有什么可以破坏的,只有年久失修的楼梯有点风险,每个孩子踩到那几层的时候都宁愿跳过去。

玛丽安一度为自己的努力感动:在她不懈的教导下,所有的孩子都深谙察言观色之道,即使再饿也不会烦扰安雅婆婆,做无望的祈求。有这点力气不如去街道上盯些好心的商贩。

安雅婆婆的年纪越来越大,已经没有更年轻时鞭打泄愤的力气与偏好了。她更喜欢懒洋洋地躺在菜园边,看手底下的小东西们在大太阳底下劳碌。即使她睡着,也没有谁敢和她一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