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获得这种认知,便有必要在婚前多一些恋爱经历,其目的不在于借此寻获“对的人”,而在于有充分的机会去亲身发现真相:这种人从来便不存在。细而观之,人人都不免瑕疵。
拉比准备好接纳婚姻,是在于他不再寄希望于自己可获得充分的理解。
当我们体验到被不同寻常的方式充分理解之际,便也是爱情滋生之时。恋人可捕捉我们的孤独;我们无需解释笑话的笑点;我们有着一致的喜恶;我们对于特别的方式都兴致勃勃。
但这无法持久。当恋人的理解力合理地穷尽之时,我们不应责备他们疏忽懈怠。他们并非不幸失职。他们只是无法透彻地领会我们;我们亦同样如此。这不过稀疏平常之事,没有人可以准确或完整地理解其他任何人。
拉比准备好接纳婚姻,是在于他意识到自己的疯狂。
若我们自视疯狂,这极大地违背了人的本能。对自身而言,我们如此正常、如此友善。格格不入的都是他人……然而,有能力适时卸下防御,感知和承认自己的疯狂之处,这是成熟的起点。如果没有定期深入地自我反思,便不会开启自我认识。
拉比准备好接纳婚姻,是在于他领悟到,不易相处的人,并非只有柯尔斯滕。
在这婚姻围城中,他俩都是“苛责之辈”。鸡毛蒜皮的琐事,譬如家用供给、姻亲龃龉、清洁轮班、聚会、杂货采购……便可令他们勃然大怒。但这并非是对方之过,这是双方共同的职责。婚姻是一种体制,任何一方都不可置身之外。
拉比准备好接纳婚姻,是在于他已准备好去爱,而不是被爱。
在谈及“爱”时,我们将它视作单一的、未分化的事物,但其实它包含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被爱和爱。只有当我们乐于践行后者,并且意识到我们有违常情地执念于前者是危险之举时,我们方可步入婚姻。
年幼时,我们只知道“被爱”。这“被爱”貌似理所当然,实际却大错特错。对幼童而言,父母天然该守护在侧,时刻暖心而快乐地提供抚慰、引导、逗趣、喂食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