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海边大别墅给他的刺激

林林此时采取的策略后来证明是成功的。对犯有死罪的案犯,审讯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案犯知道不讲也是死,讲了也许死得更快,所以一般都是采取不交待的策略。张子强拖了半年不交待,开始是抱有侥幸的心理,以为可以回到香港受审,而逃避法律的制裁。后来知道自己不可能回香港受审了,所以就采取不交待的策略。现在,心理防线虽然已经动摇,愿意交待,但他也随时可能缩回去,因为他知道自己面临着死刑的危险。这时,如果立即进入他最严重的罪行,例如可能会判死刑的偷运800公斤的事,也许会把他吓回去。所以林林考虑到张子强是一个“自大狂”,就利用他这一点,先从他的经历谈起,他就无法回避自己所作的案件,谈到自己所作的案件,张子强的罪行也就慢慢脉络清晰了,记录在案后,他就抵赖不了了。

再说,到目前为止张子强所作的案,实际上已经全部弄清楚了,目的是要张子强自己交待出来,以利于将来的开庭审理,办成铁案。

果然,张子强的交待是从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开始的。

接下来的情节来自于审讯张子强的录像带。

我从录像带上看到,张子强喝了一口水,这时喝的是林林刚刚递给他的一瓶矿泉水,像和人聊天一样开了口。交待中,张子强有时手舞足蹈,说话时的动作很大,有时还模仿各种声音。如果你不了解前因后果,乍一看录像,你一定会以为是一个人在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张子强说:“我1955年出生,第一次坐监是1967年,那一年我12岁。当时我们家里开了一个凉茶铺。我从小就看不上同龄的小孩,觉得他们太幼稚。十来岁我就离家出走,母亲把我找回来,我又离家出走。出走干什么?当然是‘捞世界’。十来岁的时候我做小邮差,挣钱养自己。整天送邮件到海边的那些富翁的家里。我进过那么多富翁的家,当时我就想,这些富翁怎么这么‘威’呢!那日子过得真是神仙一般。有一次,我到一个富翁家里送信,这家的别墅建在海边,房子大得离谱……”

张子强接下来的叙述,牵出了他最早的犯罪动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根源。

那年张子强才12岁,他已经不想再读书了,就利用业余时间送报送包裹。一天,他送一个包裹到当年香港海边一家富翁的别墅。

张子强背着一个邮包,骑着一辆自行车顺着海边的公路到了一幢大别墅旁。他支下自行车去按门铃,出来一个女佣,见是小邮差就开了门。

小张子强说:“包裹,要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