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把自己留下的痕迹清理掉。
指纹,搏斗留下的身体组织,血液。
他看看自己身上,没有血液,凶器还拿在手里,是一把水果刀。水果刀是死者家放在桌上的果盘里。
幸好不是自己买的,不然就麻烦了。
只要查凶器的型号排查说不定就能找到自己。
林易蹲下身,把尸体搬到沙发上接着开始清扫地面上的血迹和脚印。
破坏现场,干扰警方线索。这是犯人惯用的伎俩。
至于林易为什么这么熟练。
他是作家嘛。
咦,这两者好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过问题不大,问题不大。
林易注意着时间,有条不紊地清洁着现场。
但清除完血迹还不不够,还有做一些伪装。
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抹去跟自己有关的痕迹,加上一些误导线索。
比如——死者的家庭关系似乎很乱。
那就伪装成熟人作案。
林易的终极目标不是完全撇清关系,他记得只要七天内不被揭发就是胜利。
所以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干扰其他玩家的视线,拖延时间。
这不难。
但要细致的谋划。
林易打量着尸体的脸,起身在屋子里转悠了一圈。
事情败露之后肯定会警察盘问他什么时候离开的,如果他离开的时间区间和死者死亡的时间区间重合,自己就会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这很不利。
他要把时间错开。
在各种推理小说里面时间是往往是精妙的戏法。
时间悖论可以消除一个人的嫌疑。
那么,他改怎么玩弄时间呢?
他用手帕包裹的手伸进死者口袋里,摸出一只手机。
通讯记录就是很完美的证据啊。
他将手机收起,注意没有碰坏上面死者的指纹。
这还不够。
他还要留下一些错误引导。
要让警察们往案件是熟人作案的方向猜测。
但如果他们轻松看穿这是熟人作案,也许反而会起疑。
这时候就要在伪装的表面再覆盖一层伪装。只有经过重重推理之后得出的答案才是真实,不是吗?
人往往不愿意相信摆在明面上的东西,而更愿意相信自己思索的结果。
尤其是人的思维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当你撕开一层谎言之后你就会很容易相信谎言下面的是真实。
但却不知道谎言之外还可以是谎言。
先让他们以为是陌生人作案,然后经由林易故意留下的一些假线索推断是熟人作案为了不被发现伪装成陌生人作案。
这样就可以把警察的注意力更集中在死者几个家属身上。
林易走上楼。直奔主卧,在抽屉柜子里翻找一阵。
保险柜他是打不开的。他拿工具撬了几下就将工具抛到一边。
他又拿走了一些零钱银行卡。还有女主人的珠宝首饰。
伪装成入室抢劫杀人。
做完这一切他又看见什么有意思的就装一点,比如印章,文件之类的。甚至还拔走了电脑上的u盘。
比真的抢劫犯更加实力上演贼不走空。
在室内确认没有任何摄像头之后,林易慢悠悠晃出门,拿了一双鞋,在后院的花园沾了一些灰尘,又回来,在地板上按了几圈。形成一些泥土脚印。
再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他拿上公文包神情淡定地走出门。
甚至在门口还鞠躬做了个再见的手势,好像在跟屋里的人告别。
房门口别家的监控也许会拍到。
自然要装的像一点。
接着他淡定地看了看手表,急匆匆的样子往家里走。
神情混合着喜悦激动,甚至还暗暗握拳为自己打气。
采访的稿子一出去,自己肯定能上升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