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黄栌忙提了鱼竿,藏身于一颗大树之后,村长也找了丛灌木蹲下。

楚天竹气定神闲,按照之前记下的方位,向潭中一步踏出。

他并没有掉进水中,混浊的水面之下,一根隐藏的桥墩为他提供了落脚点。他缓缓向对岸行走,每一步迈出的距离都大致相同。

这是只有本村人才知道的一处残迹——这里过去有座木桥,因为年久失修,桥身腐坏不堪。

后来村人集资,修起石桥,木桥便被废弃,桥板早被冲刷干净,现在只剩水下的桥墩。

若是春秋枯水的季节,桥墩就会露出水面。近来多雨,水面升高,桥墩隐藏于水下。

楚天竹站在桥墩上,水面只堪堪淹没到鞋底。他稳步向前,每一脚都正好踩在隐藏的桥墩上。

村长躲在灌木丛中满意的捋了捋胡子:“真如仙人行于水上。”

距木桥残迹数十米处,就是新修的青石桥。桥面宽平,下有六孔,倒映在碧绿潭水中。寻仙者从此路要上仙山,必过石桥。

隐约有山歌声传来,这是村长安排好的暗号。

外来的寻仙者们不识道路,请了两个村民当向导,村长的大儿子就是其一。

村长叫他路上唱起山歌,方便楚天竹几人判断距离。歌声越来越近,一行六人出现在青石桥头。

其中两人是向导,另外四人是近日住在村里的寻仙客。

这四人原本并不是一路,一人来自京州,一人来自并州,另外两人来自遥远的辛州。

他们都是来仙山参拜的,听说此处有异象出现,特来探索,之后在黄家村相遇,索性结为旅伴。

只是他们盘桓多日,一无所获,又隐约听到传闻,说山中异相不过是有人夜间上山打的灯笼。

几人失了信心,只觉此处尽是穷山恶水,无论环境风景还是衣食住行,皆不如山阳官道一侧,便是游玩也不称心意。四人已经商量好,再进山最后一次,如果依然白跑一趟,就离开黄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