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第八十一章

扪心而言, 祝英台在有生之年都不想再尝试一下风的味道是什么, 但是谁让她摊上了这么个任性妄为的将军,不得不在几个月之后又尝试这么一次。中原可不比草原, 几日纵马赶路下来, 祝英台已经收获了好几嘴沙子,吃个馒头都会在牙缝里嚼到两颗石子。

而且木兰的胆子也忒大了些,居然背着自己先行北伐了!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一直盘旋在祝英台心中的几个疑问也解开了, 怪不得,怪不得要借口家中有事迫不及待就要打发自己回来, 也怪自己太过相信她, 觉得这事蹊跷也没有好好想一下, 就这么点破事随便找个谋士就能打发了, 值得用上自己这个首席谋士吗!

这混蛋,就是想找个借口把自己从凶险的北伐战场上摘出来的吧。还真是符合这个混球思路的举动呢, 一门心思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事情, 做出感动自己的事情, 也不管旁人能不能接受。

王八蛋,长不长脑子啊!以为把自己送到内地就完了吗?干什么也不知道先通个气, 弄得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黄州的一众官员世家都给得罪惨了, 这些人现在暂时的退却还是因为不确定花家真正的顶梁柱花木兰还能不能翻身。要是花木兰真的折在了北疆, 看似强盛的花家就会被揭下最为坚固的铠甲, 等着被那些虎视眈眈的狼给拆干净吧!

一想到这个祝英台就上火, 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哲落城用小拳头让花木兰知道什么叫做老子贼凶, 锤死你丫。

可惜现在的她也只有想想的份,在马匹疲惫不堪的时候,祝英台控缰降下了马速,毫无形象的混着口水把嘴里的沙砾吐了个七七八八,感觉喉咙里刺痛感减轻不少的她哑着嗓子开口道:“齐武,石锤他们到哪了?”

没错,祝英台和石锤带领的铁官徒们分开行动了,就算有着祝英台签发的雁西城流民征调令,八百多壮劳力成批行动也足够扎眼,一个闹不好就会被上奏朝廷说是流民聚众造反。现在还是多事之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祝英台只能让铁官徒们分批行动了。

其实祝英台本意是想把铁官徒及其家眷先安置在花家城外的庄子里,等到时机再让亲卫带他们顺江而下。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花木兰现在限在了哲落城生死未卜,祝英台可不敢再把这些还未驯化的铁官徒放在花父花木身边。万一花木兰有个三长两短,失去了官面上的震慑,这些希望破灭的人很可能就会成为反应最剧烈的炸弹,祝英台冒不起这个险,干脆行险招到底,安置好铁官徒的家眷后,就让石锤挑选出几个得力的属下,让他们配合自己亲卫带领铁官徒分批北下了。

好处就是足够快捷,至于坏处嘛……那就是很多单身铁官徒就这么溜出了队伍,再也不见踪迹。出发才八天,铁官徒们就陆陆续续溜掉了八十多个,要不是大部分铁官徒已经成婚,而他们的家眷又被花家掌握,祝英台估计逃离的人还要多。

人心凉薄啊,墙倒众人推。

“石锤他们是分批坐的船,距离咱们最近的一批船就在咱么身后二十里处,有咱们兄弟看着,这几天逃跑的铁官徒少了很多。参军,您说……”齐武小心翼翼回答完,又斟酌着语气打算发问,只是齐武在战场上的胆子和现实中的胆子完全就处于两个次元,问起问题来也是扭捏无比,支支吾吾问不出个重点。

“想问什么就问,男子汉大丈夫,问个问题怎么这么害羞,你要是再这样,日后哪个老丈会看上你招你为婿啊!”

一说到讨媳妇的事,齐武也顾不上扭捏了,一股脑的把自己心里想问的问题问出来了:“参军,这可是您说的啊,那我可就问了。”

“问吧。”祝英台毫不在意,还和煦的抬了抬手。

随后她就知道了什么叫做直肠子的可怕破坏力,恨不得回到几十息之前把那个答应爽快的自己给一巴掌呼死,要你嘴欠,给自己找麻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