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能退,父亲你两年前犯得事,虽然大,可又不是无恶不赦。你只是无心之失下,害了那一家的人。那不是你的初衷,你也不想这样的。如果父亲你把这件事禀告给太子妃,到时,你岂不是将功补过,以此获得朝廷的原谅?”</p>
两年前,因为一件盗窃案,李忠一时大意判错了案子。</p>
最后的结果,导致那被冤枉盗窃的男人悬梁自尽,含冤而死。</p>
那男人死了,女人不堪悲痛,写下了百字血书,跪在繁华集市,买了一瓶砒霜喝下,当场死亡。</p>
妇人死了,男人的爹娘,因为悲痛伤心,一时不察,没有看住已经六岁的孩子,孩子夜里出门,寻找已经死去的爹娘,夜晚漆黑,一个六岁孩子误入附近的河道里,掉入河中被活活溺死。</p>
翌日一早,那对老人,看见自己孙子不在家,便急忙出去寻找,当得知自己的孙子被活活淹死后,他们悲愤交加,一头撞在了自家的土墙上,双双身亡。</p>
因为一个错判,一连死了五个人。</p>
一家五口,全部死了个精光。</p>
当时那件事,闹到很大。</p>
边城的百姓,纷纷上街游行,为那家人讨回公道。</p>
更有人出钱上书给其他城县的官员,状告边城城主李忠,为了钱财,草菅人命,诬蔑冤枉无辜之人,致使一家五口人全部命丧黄泉。</p>
当时,比李忠官位大官员,得了这个消息,便立即派人过来调查此事。</p>
李忠那时,机会都以为,自己命不久矣——</p>
谁知后来,杨师爷来了边城,为李忠出谋划策,将这件事解决的漂漂亮亮。</p>
李忠不但逃过一劫,这两年听从杨师爷的建议,渐渐的让边城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p>
两年过去,曾经那件事被人们渐渐淡忘。</p>
如今的边城百姓,记住的全都是城主李忠的好。</p>
对此,李忠是对这个杨师爷佩服之极。</p>